到是最近自家徒弟不知道偷偷忙些什么。照着一个药方子反复配了好几次药,每次都把小药称杆子来回看。
打从这孩子出师以来少见这样的情况,主要是他那徒手抓药的本事,要多少来多少,放在秤上一评估,分毫不差。
这慎重的模样,到叫他看不懂了。
也不知这是要给谁制药呢。
那怕有八卦听着,但是只要晃眼瞧上一眼正认真盯着药秤的徒弟,老蛇头心里就不可避免酸一下,也不知道他以后有没有这福气。
若是沈默知道人心里这想法,也不得不无奈摇头。那有人上赶着吃药的。
不过他这配药和家里几个老人还真托不了关系。好不容易耗费了这么精神也不过培养出那么几株入了低级的药植,一时间他竟不敢随意上手,就怕一个不小心,给炼坏了。
少不了用凡药配比好,先练练手。
匆匆十来年,曾今不过弹指的事情。但是如今却是半点耗不起的。因为一旦失误,阿爷阿奶,还有师傅,以及大奶奶是等不起的。
因为在意,所以现在难免失了平常心。
相较与沈默难得的忐忑,远在帝都的沈婵这边就可谓是另外一番景象了。自打和魏时恒商议好两人合伙大业,注册好帝都第一家私营公司。
两个这是一日忙过一日,不可开胶。
伴随着政策越发明朗,市场一天天放开。市面上不管是小吃摊贩,还是私人饭馆,理发店,裁缝铺
悄然花开。
市里的供销社根本供应不少,再加上各种票据的限制。这就让沈婵看到了商机。魏时恒有人,两个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当下就直奔帝都所在的运输公司。
费了不少口舌,磨了不少天,才让人答应腾出一辆两辆车帮他们带货。就这一年的运输费再加上油费,便是小两千。
合同一签,定金给了一半。两人捏着手里不多的本金,心情越也不差。还又些壮志踌躇。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搞定,接下来就是整个合手里的人脉网了。
这些年随着知青大量返乡,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抓住高考机会,一跃龙门成为大学生。再加上城里工作有限,一时各地返城知青有成了老大难了。
魏时恒不愧是个响当当的社牛,五湖四海少不了他的朋友。远的铺不开,但是帝都到天津这一片他还是吃的下。号召令一出,先是帝都以及周边的知青们纷纷响应。
从郊外收粮,蔬菜,水果,到运输,城里各区设点销售,一条龙全给安排的妥妥的。
是的,人一生不外衣食住行四个字。沈婵打的就是“食”这个主意。
以往市场讲究票据,且物产有限,很多人即便兜里有钱想要改善生活也不是易事。但是随着市场放开,不仅那些帝都百姓,还有那些吃食摊贩,饭店都将是他们的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