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欧阳嫣然为什么会盯上陶家?
这女人确实很麻烦,然现在却还不宜于杀她,毕竟她的身后还有一条线,如果轻举妄动,只怕便要惊动了她身后的那股力量。
“薛中丞派去的人中,只有一个强者,武技不算太高,所以,杨从申的女子身份,他们应该是不知道的。”李玄度的语声再度响起,语声仍旧很平静,“而我的人则是早就心中有数,更兼那个可疑的中年男子偶尔亦会在陶家附近出入,我的人起了疑,选了个时机躲过薛氏侍卫,夜探陶府,却是从陶夫子的书房里,翻出了一样东西。”
他一面说话,一面便自袖中取出一个玄锦绣囊来,交给了秦素,温言道:“便是此物,阿素先打开瞧瞧罢。”
秦素此刻的神情已经是沉冷如冰。
她没想到欧阳嫣然居然这么快便动了手。这女人果然不简单,或者应该说,“那位皇子”很不简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383章 函雅故
沉着脸拉开了锦囊的系带,秦素凝神看去,却见里头放着几页纸,卷成了一个卷,看上去像是信件的模样。
秦素的眸色越发地冷,取出纸页展开细看。
果然,这几页纸还真是信件,找开后的头一句便是“允衡小友雅鉴”。
秦素的瞳孔微微一缩。
允衡?
薛允衡?!
这居然是写给薛允衡的信!
她深吸了口气,凝神细看那信,只看了前头几页,她的一颗心已是怦怦地跳个不息。
这是仿着陶若晦的语气写给薛允衡的几封信。在信中,陶若晦居然屡次提及了桓氏,大有为桓氏鸣不平之意,且更是对太子殿下十分看好。而看他信中的用词,当先论及这几个话题的人,竟然是薛允衡!
亦即是说,是薛允衡首先认为“十可杀”一案为冤案,又说到了太子之事,陶若晦才会给他写了回信,信中附议了他的观点。
秦素拿信的手指瞬间冷得像冰,后背的冷汗几乎浸透了衣衫。
她再也没想到,欧阳嫣然施下的手段,竟是如此歹毒。
这是显而易见的栽赃嫁祸。
秦素将廪丘薛氏拉入江阳郡乱局,“无名氏”又废掉了李树堂这步暗棋,萧家的那封信很可能也被烧毁了,于是,“那位皇子”便再出新招,陷害薛允衡。
甚至,这一局很可能是早就埋下了的,自秦素请薛允衡护送回青州,又将黄柏陂转至薛氏手中之后,“那位皇子”便将薛家视为了敌手。
不,应该还不止如此。
秦素暗自摇了摇头。
让陶老扮演了李树堂的角色,而让薛家代替了萧家,这只是事件的表相。此事到底牵涉到了几户人家,目今还很难说,仅凭这几封信也无法一窥此局的全貌。
萧家在“十可杀”一案中毕竟是做了些事的,而萧继与李树堂在白云观的会面,也肯定已经报去了中元帝那里。
以“那位皇子”的手段,他必然会好生利用这条线索,将萧家与太子一起串进来,这才是其最终的目的。
不得不说,选了陶若晦入手此局,的确个聪明的法子。
陶若晦与薛氏昆仲屡有接触,薛允衡曾有意聘请他做夫子,薛允衍更从陶家手里拿过垣楼的赠言,陶若晦的身上,已然烙下了与薛氏交好的印记,由他的书房里起出这些密信来,简直是太合情合理了。
有了这些信,再给陶若晦安上个太子党羽的罪名,只要将他杀了,再把萧家拉入局中,那么,太子就不仅仅是逼萧家认罪、拉拢桓氏了,而是暗中与薛氏联手,联合几大士族,其用意不言自明。
“那位皇子”心心念念的,果然还是龙椅啊。看来,不拉下太子来,他绝不会甘休。
秦素的面色冷得能拧出水来。
她此刻最忧心的,还是秦家。陶若晦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