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三国之卧龙子侄 > 第229部分(第3页)

第229部分(第3页)

皇位真空,这显然对帝国的统治与稳定是极为不利的,于是,诸葛亮等重臣私下商议之后,便纷纷上表,表示要拥立楚王刘泰为新帝。

车骑将军张飞第一个表示拥护刘泰,这也难怪,一来刘泰是自己的侄儿,二来皇帝又先赐婚于张家,作为未来的国丈,张飞哪有不拥立自己女婿的道理。

其余诸葛亮、方绍、庞统等荆州系的朝中重臣,皆表示拥护楚王。朝中的领袖们一表态,那些地方大吏们也皆纷纷上表,支持楚王继位。

因是法正的死,黄吴二人事变的失败,使得秦益系受到重创,在中央朝廷里基本已没有代言人,因此长安城中并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如此的话,那些外任的秦益系地方官,自然也就不敢做声。

就连镇守幽州的马超,虽然手握雄兵,又官任骠骑将军,但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闭口不吱声。

尽管表面看起来,刘泰继位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诸葛亮他们却不敢拥立刘泰马上继位,因为他们还在等待着另一个重量级人物的支持,没有这个人的点头,如果强行拥立刘泰为帝的,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谁也不敢作保证。

荆州,襄阳,大将军府。

关羽木讷的呆坐着,手中握着那封朝中发来,关于皇帝驾崩的信函,他的脸色从未如此失魂落魄,曾经威震华夏的美髯公,此刻竞有几分苍凉悲怆。

“去了,兄长就这样去了…他口中喃喃自语着,眼眶里也有泪珠在打转,显然,刘备的死对他是一个重打自勺打击,此刻的关羽正承受着丧亲之苦般的悲痛。

尽管当年刘备人蜀一别,十余年再未曾相见,但那份淳朴的兄弟情谊,1在关羽看来却从未改变过。

在关羽眼中,刘备虽是君,但在心里,却永远只是兄长。

只是,他最最信任,最最敬重的兄长,在临死前却伤害了自己的心。

让关羽有几分寒心的,正是刘备的那道赐婚之诏,如果没有这道诏书的话,关羽此刻说不定已经抱头痛哭,他的悲伤不能不会像现在这样打了折扣。”兄长,你我兄弟一生,你缘何在最后时刻却不信我了?”关羽咬牙含泪,眉色间是愤怒、是伤感、是失落,种种复杂的情绪写满了那张红脸。

正在这时,有人人内,关羽赶紧将眼眶中的泪擦掉,很快恢复了那份肃然之状。

“大将军,朝野诸臣,都上书要拥立楚王为新帝,看来丞相他们果真没把大将军放在眼里呀。”

说话那人,正是彭蓑。

此人当年在蜀中之时,因自大轻狂,为刘备所不喜,故从治中从事贬为江阳太守,后来辗转调换到了荆州,倒是颇得关羽的赏识,自关羽被封为大将军以来,更是成了大将军府的长史。

听闻彭蒙之词,关羽脸色一沉,问道:”此话怎讲?”

彭蒙冷笑道:“大将军与先帝情同手足,等同于陛下亲人,这是其一。大将军乃武官之首,国之重臣,此是其二。大将军坐镇荆州,乃国之藩篱,此是其三。有此三点,足以证明大将军是大汉国最重要的臣子,而拥立新帝这等重要之事,诸葛丞相他们却都不屑于跟大将军商量一下,如今就擅作决定,大将军,难道这还不算不把你放在眼里吗?/’

听过彭蒙一席话,关羽的脸上陡然现出一抹怒色。

(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一章 再起之策

彭羡的话其实也算不得挑拨,既然能把关羽引怒,那便是自有其理。

想想也是,我关羽和先帝情同手足,从先帝起兵时就追随至今,多少次的败落,我都不离不弃,若是无我,两位夫人尚在曹操手中遭受蹂躏,若是无我,又有谁能镇守荆州十余年不失,为大汉国的复兴提供坚实的后盾,若是无我……关羽可以为自己找到无数个理由,以此来证明,自己才是大汉国最大的功臣,才是先帝最该倚重之人。

而现在的局面则是,新帝的拥立,完全被那几个文臣玩弄于股掌之中,自己一点说话的余地都没有,以关羽的性格,即使不用彭蒙来从中“挑拨”,也同样咽不下这口气。

这时,那彭豢见关羽面有怒色,便又道:

“其实自陛下回京以来发生的一系列事,大将军难道都不觉得疑点重重吗?”

关羽神色一怔,沉眉道:“有何疑点?”

彭蒙道:“天下人都知道,先帝与大将军情同手足,虽然车骑将军也是一样,但说到底,大将军才是先帝最信任之人,如果不是这样,当年先帝入蜀之时,也不会将荆州这块根基留给大将军来镇守了。”

这一番话关羽听着心中颇为舒服,不禁面露得意,抚髯道:“这话倒不假,自当年翼德酒醉失徐州后,先帝最依重人的便是我了。”

彭蒙接着又道:“而今先帝怕也有立楚王为储之心,这一点很多人也看得出来,既然如此,那先帝为楚王选妻,理当选择与大将军这个最信任的兄弟联姻,可事实却是,先帝偏偏选择了与车骑将军联姻,大将军难道不觉得这其中必有蹊跷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