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收了百金再对蒲阪徐氏不闻不问,似有不妥。”刘备皱眉。
“久闻游楚之名,今日一见果乃胸中有沟壑之人!”
难不成写了什么阿谀奉承之词才受此青睐?
而瞧着游楚离开的背影,刘备也是轻吁一口气自语道:
“又得一良才也。”
但不管是哪个,这般话语便也足够将雄心壮志昭示得相当清楚。
这番有理有据之言让游楚连连致歉,随后刘备状似不经意道:
这些问题皆是游楚熟悉的,当下便也一一凝神作答,而当听闻左将军说到酒泉敦煌遥远的问题时,更是激动得起身扬言:
“此等强人合该由将军清抄,解民忧疾苦。”
游楚顿时失神,一时间不知道这位左将军说的孝武皇帝四郡指的是河西四郡,还是辽东的汉四郡。
游楚大喜,当即领命道:“愿为将军守北地汉家故土!”
刘备摇摇头道:
游楚毫不犹豫建议道:
“将军何不收百金?”
比如雍凉尚有匈奴残余部落,对其当采用如何态度。
也是直至此时,他才忽然发觉左将军说的似有点问题——他游楚哪来的名?而且一般不应该说“久闻游仲允之名才对”?
刘备倒是顾不得那么多,笑眯眯坐下之后便挑着一些实际问题与游楚问了一下。
“科举之前赖左将军所赐,有太学官舍栖身,那时臣得一友名周生烈,通雅言知经典。”
刘备摇摇头,看着封头已经被揭开糊名的地方写的“蒲阪著姓徐英”,冷笑了一声。
比如张掖酒泉敦煌离中原遥远,是该羁縻还是该直接放弃。
这游楚,仅在后世聊到那诸葛丞相的六出祁山时的寥寥数笔,似毫不起眼。
这般拿钱之后依然动手的操作,在游楚嘴里好似相当正常,而且这徐氏与其兄长的仇怨更是说得清清楚楚,根本不担心会不会被怀疑挟私报复。
当然这些也都是打趣的心思,实际上此三人皆被科举录名,皆有一展胸中抱负之地。
“西域虽苦寒,然自古乃我汉家之地,若无人守御,楚愿往!”
至此游楚倒是开始有点游疑了——策论科举最后一题的天下谁人为主,当时他到底是怎么作答的来着。
有了彼辈,这应当能过個好年了吧。
游楚则坦坦荡荡,谈及徐英时他有想过避嫌,但马上就醒悟过来这等仇怨略一打听就能知晓,刻意隐瞒避嫌反倒落了下乘。
至于玄德公不理之类的,游楚也并不怕。
如今大兄张既如今因为从平凉州之功,在左将军从属张飞麾下任和戎护军。
今日他又得授将军府将军府令史。
虽然两兄弟如今都算不上什么显贵,但也绝非是那徐英能随意欺侮的。
且看来日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