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黎正无奈地看向她,“你若是村民,愿意种庄稼还是白叠子?”
&esp;&esp;黎夫人想也不想就道:“自然是白叠子了,能吃饱饭。”
&esp;&esp;黎正叹了口气,“我何尝不知啊,可是把庄稼地拿来种这东西,到底是头一回,心里头没底。”
&esp;&esp;黎夫人不解道:“村民们自愿的,又没有人逼他们,况且人家还要签契约协议呢。”顿了顿又道,“你看现在的白叠子这么贵,若他们违约不收也不怕,卖给其他人还能卖更高的价。”
&esp;&esp;黎正:“……”
&esp;&esp;黎夫人:“有时候我就觉得四郎你瞻前顾后,既然把这东西引进来了,自然就要把它做起来,只要你能按时收到粮税商税,管老百姓种什么,现在又不是混乱世道缺粮食。”
&esp;&esp;黎正:“……”
&esp;&esp;黎夫人:“我听下头的人说作坊请了不少人,都是妇人居多,能在家门口挣钱,个个都挺高兴的,这不挺好吗?”
&esp;&esp;这话黎正是认可的,“确实是赞许的。”
&esp;&esp;黎夫人:“你看大家都高兴,不挺好?”
&esp;&esp;黎正没有说话。
&esp;&esp;第二天窦氏从京里过来了一趟,段珍娘在作坊里忙碌。
&esp;&esp;窦氏去作坊瞧了瞧,没见到秦宛如,问道:“三丫头没在作坊里吗?”
&esp;&esp;段珍娘:“去地里了,还有两批要采收。”
&esp;&esp;仓储里堆满了没有去籽的白叠子,架子上也晾晒了不少,弹制房那边牛筋弦的震颤声此起彼伏,忙得热火朝天。
&esp;&esp;窦氏满意道:“井井有条的,很是不错。”
&esp;&esp;段珍娘笑着问:“西市那边的货走得如何了?”
&esp;&esp;窦氏:“这会儿正是抢手的时候,我们发了好几批到外地,数量不大。”又道,“京里一百零八坊,势必要让每个坊都用上白叠子才行。”
&esp;&esp;段珍娘掩嘴,“散装的还是这么走俏吗?”
&esp;&esp;窦氏应道:“是挺不错,你这边次品的也做出来送过去,买次品的人也不少,图便宜一些。”
&esp;&esp;段珍娘:“今年次品的不多,现在手里也只有几百斤了。”
&esp;&esp;窦氏:“都发过去。”又道,“续种留的那些只能当次品处理,到时候又有许多。”
&esp;&esp;段珍娘点头。
&esp;&esp;两人又继续说了许久,窦氏才回苏宅歇了阵子。
&esp;&esp;晚些时候秦宛如回来,听到她过来了去瞧她。
&esp;&esp;桌上摆放了几只火晶柿子,秦宛如挑了一只来吸食。
&esp;&esp;窦氏从屏风后出来,笑眯眯问:“这些日可累着了?”
&esp;&esp;秦宛如摆手,“不累,就是嗓子冒烟了。”
&esp;&esp;窦氏:“怎么?”
&esp;&esp;秦宛如夸张道:“为了明年能忽悠到更多人进来种白叠子,我把闵县的十多个村都跑遍了。”
&esp;&esp;窦氏:“……”
&esp;&esp;秦宛如:“我给他们说,一斤白叠子三十文收购,许多人都愿意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