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知县:“行,行。请吧,刘大人。”
出了县衙。转了一个弯,便是一个十字街。在十字街的附近有所前店后院的房子,门面、正屋、两厢皆平房五间,刘芳说:“小是小了点,但位置好,是经商的地方,先买了再说。”遂与主人商谈,最后以十四两成交。
吴知县带着刘芳往江边方向走,街边又有一个大院子,正屋三层,厢坊二层,门左右只有一层,刘芳说:“大小基本够,就是距码头远了点。”
吴知县带着刘芳向江边走去,到了码头,码头边有座酒楼,叫长乐酒家,生意清淡,吃客不多,刘芳在门口看了一下,说道:“我们在此用中饭,用完中饭再看下面的,遂往店门走去,只见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拿着张纸贴在门柱上,刘芳以为是招厨师之类,走到一看原来正是一个酒楼转让的告示。
刘芳:“吴大人,你认识这家吗?我对这酒楼感兴趣,我们去问问吧。”
吴知县:“认识,我去问问是怎么回事?”
他和刘芳进到店里,坐下。
吴知县:“怎么,王老板,不想开馆子啦,要另谋高就?”
王老板一看是县太爷在问他,说道:“县太爷驾到,没看见,请恕罪。吴大人,这个馆子我算是做不下去了,不仅赚不到钱,连老本都耗进去了,生意清淡,门可罗雀,连厨房大师傅的工薪都发不起了,我只好卖了走人。”
吴知县:“你的房子有好大哟,可以看看吗?”
王老板:“:吴大人你尽管看。”
刘芳:“对你的房子我也想看看,你先叫厨师做五菜一汤,我和吴大人一道去看看。”
王老板:“好的,你尽管去看,做好了我叫你。”
这种前店后院的格局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只是看楼层的多少和房间的多少。
只见院内正屋面阔七间,四层楼加第五层的三间望楼,共三十一间,两厢五间三层,亦三十间,加上前店五层七间,又三十五间,共九十六间,完全够用了。
刘芳:“我看中这座前店后院的房子,吴大人,我们去问问价。”
吴知县:“好的!”
他们从院中转出来,酒菜已上好,落座后吴大人给刘芳斟了小半杯酒,给自己斟了一杯。吴知县:“王老板,拿个杯子过来,坐下来我们边喝酒边谈买房子的事。”
一听说买他的房子,连忙拿个空杯子过来坐下,吴知县给他倒了一杯酒,说道;“这位夫人想在我们这一带买房子堆东西,看上了你的房子,正好你也要卖,说个卖价吧!虚的不来。”
王老板举杯一饮而尽,说道:“院子这么大,房间这么多,而且还有酒楼,我喊个四百两不会多吧!”:吴知县:“只要是物有所值,喊个四千两都不多。你这屋是你爹置办的吧?至少二十年了,是吗?”
王老板:“是爹置办的。但没有二十年,只有十八年。”
吴知县:“王老板。你随口说出四百两应是你爹修房子的价钱吧!”
王老板:“是又怎么样?”
吴知县:“刚修的新房子可能值这个价,你用了十八年了还能卖这个价吗?就像你刚蒸出的新鲜饭二个钱一碗,放两天都变味了,还卖两个钱一碗吗?平常你可能是这样做生意的,所以生意越做越做不下去。”
王老板:“不是,不是,绝对不是。那吴大人说什么价。”
吴知县:“最多二百两!这还要看这位夫人接不接受这个价呢?”
王老板:“好吧,我让到三百两,一百两算折旧。”
刘芳:“王老板。我们都是生意人,都知道赚钱不易,我们各让五十两,如王老板不接受我们就去看另一处,就不互相耗时间了,看账。”
吴知县:“王老板,这位夫人买房子只是放东西,这一带要卖房子有好几家,饭也吃得差不多了。你不接受各让五十两,你结账,我们好看下一处。”
王老板想了一想,说道:“好吧。二百五十两就二百五十两。”
刘芳:“你写个买卖契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