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这些商人外,也还有许多人也在宁远边市掺了一脚。
比如灞上李家,就早早进驻宁远。李记钱庄、李记当铺、李记邸店、李记商行,李家还正在建立一家专门跑黄河水路的李记船队。此外,城中的李记酒楼、李记熟食铺、李记成衣店、李记车马行,李记生意遍布宁远各行。
其它诸位总管、厢兵马使们,当然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说早早的买下了不少的农田、牧场、山林,还早早的叫了家中管事过来,开设店铺。比如程记营造,就是程咬金家的。牛记畜口行,那是牛进达家的。刘记人马行,那是稽胡大帅刘感的。
对于这些,李超当然是持欢迎态度的。
这就好比是招商引资一样,他们不来,李超还要去请呢。宁远本来只是一个荒凉的军堡,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距离灵州和丰州都各有近二百里路。
但现在因为李超把这里设置成一个边市,成了与突厥贸易的市场,自然就水涨船高。
商业繁荣了,自然也就有税收,有税收了,当然就能更好的养兵。
这个关系,李超还是把握的很精准的。(未完待续。)
第496章 这里人傻钱多,速来!
五月初五。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就算是在唐朝,端午节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几个节假日之一。不但民间有传统的一些活动,划龙舟包粽子插艾叶喝雄黄酒等,官府也会特别放端午假,官吏休假。
李超在长安过端午节的时候,吃的粽子除了用粳米外,还有糯米的,也有粟子、林枣的配料。长安的百姓最喜欢在端午节的时候吃百索粽子。
把粽子上缠上许多色彩绚丽的丝线、编织着花纹的草索,称之为百索粽子。
甚至在这一天,皇宫还会让宫女们赶制出许多粉团粽子,让人们用小角弓去射,谁射中就送给谁吃。
从五月初一开市的宁远市,自开市第一天起,其热闹就远远超出大家的预料。突厥人对于与汉商互市很是感兴趣。
他们赶着骆驼、马匹,驮着许多皮毛药材,还赶着成群的牛羊南下,来到宁远。
而宁远城里的汉商,也早早就在等候着这一天的到来。各种各样的中原商品,早就堆满了一间间的仓库。甚至一些实力一般的商人,为了多备些货,还特意从李记钱庄里贷了不少的款去备备。
李家新组建起的船队,现在繁忙无比,每天三百条大小商船,日夜不停的航行在黄河上。主要是从灵州回乐城转运商品到宁远,这段四百里的水路,因为河面宽,水流缓,因此相当适合通航,日夜都能行船。
李家船队请的船手都是黄河上的老水手,四百里,又是顺流,一日夜就能赶到。清早从灵州回乐城装满了货物离开码头,到了第二天一早刚好赶到宁远西市码头,卸了货,刚好能在码头上吃一顿香喷喷的早饭。
商货太多,李家的船队也无法包揽所有航运货量,还有不少其它的商家也组织商船跑航运,有一些渔民找李记钱庄贷款,从李家的灵州造船厂买了新船,然后把船挂靠到李记的船队里,跟着一起接生意运货,交点管理费,然后分红。
船员们把一船船的商货运到宁远。
丝绸、布匹、茶叶、药材、蔗糖、酒、大米、面粉、陶器、瓷器、铁锅、盐等,品种繁多,除了铁料、铜块、军械以及制造军械的材料禁止与突厥人交易外,基本上宁远边市里什么东西都可以向突厥人交易的。
甚至如李家等一些有实力的家族,还已经在宁远买了地建起了作坊,准备搞加工行业。做熟皮、制毡、制皮鞋皮衣、酿酒、制酱以及制作帐篷、首饰、鞍具、法器等手工商品。
此外牲畜屠宰、奶肉加工、毛纺织等这些加工产业,也都已经开始在宁远落脚。
宁远边市,已经成了无数人眼中的肥肉,谁都想扑上来咬一口。
按李超的预计,唐和突厥开放贸易,以宁远的有利地理位置和水运优势,这里一年起码也能成交几百万头羊,驼马交易量至少能达十万头。羊皮起码能有百万张,其它的皮皮毛、蘑菇、药材等,自然也不会少。
这么多的突厥商品,自然也是能换回无数的中原商品的。茶酒盐糖米麦布匹丝绸瓷器陶锅铁锅等等,互通有无,对两边都有好处。
而最赚钱的,当然是开市场的唐官府,还有享受关税分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