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一贯钱对富商来说算不得什么,但京中权贵圈都在用白叠子,他们也跟着用,觉得有颜面。
&esp;&esp;正如窦氏所说,最顶层的人对白叠子的接受度才是最容易的,因为他们最了解它,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esp;&esp;一旦那群人将白叠子传开后,就会逐步辐射到下一阶层,更下一阶层,层层递进。
&esp;&esp;现在地里的白叠子已经收完了,只剩几亩续种的还没采摘。
&esp;&esp;之前秦宛如预计的是棉被是销售主力,结果散棉花反而成为了人们最喜爱的东西,用它填充的东西可多了,垫子,枕头,靠背,棉鞋……各种。
&esp;&esp;偏偏散棉花要贵些,可见窦氏是有商业头脑的。
&esp;&esp;好东西自家人肯定不能落下,家里头不论主仆都有棉被使用,也有上好的散棉花缝制冬衣。
&esp;&esp;秦老夫人有厚厚的大棉袄,护膝,棉裤,棉鞋御寒。
&esp;&esp;品相差些的则赠给了一同出力的仆人们,董蔡两家各得几斤缝制冬衣御寒,庄子里的仆人们也分得一些,秦家和段家的家奴也得了些。
&esp;&esp;秦宛如还特地给孔氏也拿了几斤,让娘俩不至于挨冻。
&esp;&esp;先前听她们说白叠子,现在看到手里的东西孔氏才明白是什么玩意儿。
&esp;&esp;那蓬松的一团握在手里松软轻盈,真跟羊毛似的,神奇的是这个东西竟然是从地上长出来的!
&esp;&esp;范谨也觉得不可思议,似乎这才意识到“棉匠”的含义。
&esp;&esp;孔氏得了几斤棉花,美滋滋给范谨缝制冬衣。
&esp;&esp;秦宛如原本想给他们拿被褥的,结果被秦二娘阻止了,怕引孔氏起疑,弄出不必要的麻烦。
&esp;&esp;她想了想也是,便作罢。
&esp;&esp;入冬的时候续种的那几亩也采摘完了,由于续种留的时间太长,它们的成色都不太好,不过他们只需要的是种子。
&esp;&esp;目前手里的好棉花还剩下三成没处理完,窦氏让段珍娘算总账看利润。
&esp;&esp;把没处理完的一起汇进去,刨除种子人工各种琐碎开销,她和秦宛如平分的话,大概能各分两百贯出头。
&esp;&esp;秦宛如还以为她算错了,自己拿着算盘重新汇算了一遍,得出来的结果也是这么多。
&esp;&esp;她彻底傻,说好的亏本呢?!
&esp;&esp;窦氏对四百贯利润是非常满意的,一来今年风调雨顺收成好,二来价格提得高昂。
&esp;&esp;若是种上千亩白叠子,把价格压到四五百文,再尝试制作棉布,双管齐下,得来的利润也不会比这些差。
&esp;&esp;窦氏搁下账本,看着眼前的两个女娃,仿佛她们是两锭金元宝。
&esp;&esp;“京城周边的租子太贵,明年我们到京畿的其他县去种,把一个县的地都种成白叠子。”
&esp;&esp;秦宛如:“……”
&esp;&esp;段珍娘:“!!!”
&esp;&esp;窦氏眼中烧着一团火,“等你大姐生产恢复得差不多以后,我把贺家交给她上手打理,明年我也跟你们一块儿种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