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猪八戒也不是能够揣摩领导的意思,否则他也不会向菩萨们说出“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猪八戒不避虚实无所顾忌的展示自我,从客观上表现出了唐僧的想法,表现出了所有人的想法。
在这次短暂的,仓促的考核中,菩萨要考验唐僧的两个方面:一是是否真心实意去西天取经,二是是否还有性欲。
唐僧的相貌是没有话说滴。唐僧的年龄正值性欲的旺盛期,说他没有性欲这是不可能的!不需要试,绝对有!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神仙们都是有性欲的,何况唐僧还是个凡人啊!
唐僧这个取经人是观音菩萨一手安排的。如来佛并没有指定一定要唐僧来,也没有规定说一定要来个没破身的处男,更没有规定说只有处男才能成得了佛,(何况如来佛自己就不是处男,原是王子,不知道有多少女人)如来佛的要求很简单、很明确:要的是来一个“善信”。
唐僧这一路走过来确实不容易,来自两个方面的因素可能导致取经失败:
1。唐僧被妖精吃了(外因)
2。唐僧自己不走了(内因)
外因其实好解决,而内因就不好办了!唐僧要是真的在路上找个女人结了婚,不往西天去了,你说咋办?!
所以,菩萨就有必要试他,不能叫试,应该叫警告!唐僧那副德行是被菩萨看出来了的,尽管他不表态,也说明是有些非分之想的,菩萨们也不敢再继续试下去了,再试下去,唐师傅真的把持不住了,也不好收场,所以就把好色的猪八戒吊到树上,以警告唐僧:你什么时候都不要动妄念!你的一举一动,我们什么时候都清楚的很!这叫杀猪骇唐!
大家看西游记不要光看热闹,以为猪八戒出了丑,猪八戒本来就是个屡教不改,无可救药了的!难道菩萨们不知道吗?!教训他的真实意图就是在恐吓唐僧!
不许唐师傅对女人动心,是观音菩萨强加给他的,其主要目的是怕他不往西走了。出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什么不利。唐师傅对领导的这一苛刻要求只能被动接受。唐师傅这一路上只能被动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自己的冲动,压抑自己的性欲。
()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凡是领导要你做的,你就的积极去做,不要管他是对的还是错的。现在,我们还得明白另一个道理:凡是领导不让你做的,其实正是他们所想做的!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菩萨们已经走了,房子都没了,考核就这样草草收场了!孙悟空说:昨日是菩萨在此显化我等。三藏闻言,合掌顶礼,见树上挂着一张简帖——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
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黎山老母不思凡,这一句的意思就是黎山老母思凡了,否则的话,完全可以不写这句话,既然写了,这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黎山老母思凡了,和观音菩萨一起约了普贤、文殊这两个菩萨出来玩一玩,爽一爽,正好两男两女,两个大美男,两个大美女,四个人一起出差,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的,神仙们都是喜欢出差的。
神仙们要出差,总得找个理由吧,找什么理由呢?就是试探唐僧师徒是否真心去西天取经,只有这个理由才可以出差到这没有人的荒山野岭中来。
我不止一次的说过,神仙们都是有性欲的,神仙们虽然没有配偶,但并不能说明他们就没有性生活,神仙们为了自己的工作、地位、权利等等,婚配的年龄早就错过了,年龄大了,身份变了,根本就没有配偶配了!怎么办呢?所以就特别会喜欢出差,最好是男女神仙一起出差,最好是出差到没有人的荒山野岭中来。风流快活一夜情之后,第二天各回各的家,各上各的班,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
你们不要以为我是瞎说,我跟你们说,神仙都是有性生活的,只是作者吴承恩老先生不愿明说罢了,真的是要试唐僧的话,观音菩萨一个人就够了,她手下喊几个人还不简单吗?!干吗要找那个风骚的黎山老母来!还有普贤、文殊这两个菩萨,可都是有名的美男子哦!
观音菩萨这次出来可没有叫上她身边形影不离的那个小帅哥哦,就凭这一点就很不正常,干吗要背着他的小情郎呢?不知道大家看西游记仔细看了没有,观音菩萨身边有个小帅哥,叫惠岸,也就是木叉,哪吒的哥哥,作者在描述这个家伙的时候,不止一次的反复说“那惠岸行者善使一条铁棒,不离菩萨左右”,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你还不能明白,我也没办法了!
《四圣试禅心》这一回,我看唐师傅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菩萨们也没试出个什么来,倒是把菩萨们自己给试出来了!
(26)唐僧为什么要赶走孙悟空
经过菩萨变美女考核之后,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就出来了,尽管出丑的是猪八戒,但唐僧讨厌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回,得仔细看好了。
我们看西游记,不要光看热闹,不要只言片语的去看,不要断章取义的去看,作者凡作一大段文字,总有个目的,总有个提纲,总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三打白骨精这一回,作者到底想说什么?如果你确实抓不住核心纲领的话,在下不才,可以教你一个非常简便实用的方法:
任何一个故事,总是有起因、经过、结果的,无论起因、经过是如何的曲折、复杂、生动,他终归是要讲到这个结果上来的。你只要抓住了这个结果,基本上也就抓住了核心纲领。
三打白骨精这一回的结果是什么?是猴子很牛B把白骨精打死了?是的,但这不是最终结果,最终结果是把猴子赶滚蛋了!
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仔细研究这件事的起因与经过,看看“把猴子赶滚蛋”是属于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唐僧念了三次紧箍咒,赶了猴子三次,非常的无情。
第一次说:有甚话说!你回去罢!我不要你做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