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隐藏相册 > 第112部分(第2页)

第112部分(第2页)

一切说完,郑胖子抬手拍了拍唐松的肩膀,“世间事皆是生意,既然生意就要和气生财,万事和则两利,斗则两败,既然能和又何必要斗?”

唐松静静听完后并没有表态什么,只是问到太平的人大概什么时候会到。得到的答案是月内必至。

说完这事之后,郑胖子就没再多留,只说让唐松好好休息,明天再来寻他出去乐呵。唐松将郑胖子送出后没有即刻回屋,就在第一进院子中缓爰踱步。

门外,随着郑胖子同来的郑岳见离宅子已远,乃打破沉默开口道:“真要卖?”郑胖子丝毫没有郑岳的沮丧,且是心情极好,“卖,为什么不卖?弘文印社的水越来越深现在能脱身出来真是求之不曰……”寸

“哎!可惜了这弘文印社可是注定能生大利水的……”郑岳兑这番话时真是要痛心疾首了。闻言,郑胖子淡淡一笑,“只要能守住锦绣绸缎庄,咱们会缺了钱?四哥,你真以为我当初参与弘文印社是为了钱?”

唐松最初并无要办印社的意思,之所以会有此举动还是出于郑胖子的鼓动。此事郑岳也知道,却没想到此刻居然有此一问,“嗯?”

“四哥你是老商贾,岂能不知做生不如做熟的道理。我要是只想着钱,多在绸缎生意上下功夫岂不比开印社来的稳当?”

“那……”

“参与弘文印社也是在做生意,只不过我投进去的是钱要买的却是与唐松的交情……”言至此处,郑胖子嘿嘿一笑,“这个人可为奇货啊这一铺生意我倒是与太平公主府不谋而合了……”

不等郑岳开口问,郑胖子先自含笑说道:“那太平公主府的管家说是要买弘文印社,但十句里问到印社的至多三句,还有七句都是在探问唐松之事,此中意思已是昭然若揭。四哥,唐松这铺生意我十成里已是押对了六成,且待异日那剩余的四成一落定,可保锦绣绸缎庄数十年无忧矣某也总算不用再为上官待诏忽冷忽热的态度日夜忧心了……”

这番话听的郑岳无言以对,郑胖子哈哈一笑,“做商贾的就得学吕不韦,这才是真正的大生意!四哥,你也不用再陪我耽误功夫,明日就回去吧,且帮衬着唐松把那各州的弘文印社都弄妥当了,你现在的每一分辛苦都是咱们投注唐松下的本钱,做生意嘛本钱自然要越厚越好……”

两日后,新学堂谴出六十余人分赴江南各州府主持弘文印社事务,这些人俱是商贾行的出身,上手极快,又有各州名士援引相助,有郑岳之前打下的基础,各地方印社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开张在即。至此,唐松也完成了对弘文印社的人员安置。

又三日,清音文社的晓谕告示在周知各州名士后正式定稿,唐松慨然应诺,免费为之开印数千份之多。

晓谕告示印刷完毕后即刻经由水路分送各州,在各州翘楚名士们的亲自布置下被迅速张布出去,此告示一出,江南士林为之震动,各地士子纷纷争相往观,咋舌不已。

看看晓谕告示上的那一排排联署者的名字,除现在仍在外入仕为官者,江南士林之菁华可谓尽在其中矣,历数当今乃至数百年间江南曾经出现过的文社,这刚刚宣告成立的清音文社实是当之无愧的魁首第一。

感叹之余就是兴奋,兴奋于清音文社的纳新宣言,兴奋于清音文社即将举办的第一次大规模诗文会,兴奋于若能在此次诗文会中雀屏中选,则自己的诗文亦能由弘文印社精印行世。

与此同时,众士子们亦兴奋于这份晓谕告示中所流露出的雄大气魄,一反风行天下达数百年之久,浮靡轻艳的宫体诗风。凝集江南士林,力倡重风骨、重兴寄的文坛新风,在南北文运不均,被北地士林力压近百年之后,江南士林菁英们终于精诚团结的高扬起一面切中时弊,占据着文坛制高点的变革大旗。;

大旗一立,复丰清音文社各地社管及诗文会做联结,士子们自当闻风影从,至此,江南士林凝聚耳期,江南文运大振可期!

一石激起千层浪,清音文社正式宣告成立的晓谕告示搅动江南士林久久不能平静,因其太过庞大,影响力所及迅速跨越江流向北方大地蔓延,观其蔓延速度之快,势必很快成为天下瞩目的中心。

一时之间,且不言江北,至少江南各州的官员们都在密切关注此事。扬刚刚衙,使君李明玉读完手中这份晓谕告示后,一脸怒色,拍案而起。

文人结社做风雅之会谈诗论文已是数百年的传统,对此,李明玉并不生气,更别说恼怒了。真正触动他逆鳞的是这份晓谕告示中力反宫体诗风的文学主张。

天下皆知,宫体诗之出现并能盛行数百年实与北地旧族密切相关,数百年间诗坛名家辈出,但追根溯源,北地旧族实为正宗。长而久之,宫体诗已成为这些世家旧族最好的金字招牌,而今,清音文社却在散布于江南士林的晓谕告示中放言要砸了这块招牌,这让出身于世族李家的李明玉如何接受?※便是撇开这个不谈,四世家刚在江南发布所有歌诗皆是宫体诗的《正心集》,清音文社就开始反宫体诗,这让他如何接受?

即便他能接受,家族岂能接受?前次《正心集》在江南惨败于《珠玉集》的事情已经让他在家族中大大失分,这一回若是再无所作为,还怎么向家族交代?没有了家族的支持,他这扬州刺史的美差还能坐上多久?

悔不该这些日子把所有心思都花费在了那新纳的妾室身上,分明早就收到清音文社成立的消息却没在意,以至于让这么一份晓谕告示在江南传的沸沸扬扬,太大意了!

“来呀,备车往水天阁……”

(未完待续)【清风提供,招新】

一百五十六章 辣手

李明玉携盛怒直奔水天阁院,陈一哲将其迎至去岁新建的明月楼中奉茶,一起陪坐的尚有叶梦甫、袁三山及张旭。

极其简单的寒暄过后,李明玉拒绝了陈一哲邀他萧往水天阁一览的提议,用冷冷的语调表达了两个意思。一者,既然文社的总司是设在扬州,那么清音文社便是归属扬刚刚衙当管,而今未得州衙首肯,文社便擅自宣布成立,此举大为不妥。

二者,清音文社张布的晓谕告示内容激切,有挑动士林纷争之弊,其身为扬州地方父母,对此告示内容无法认同。

此言一出,叶梦甫四人交视之间都感觉到不对了。待李明玉说完,陈一哲笑着开口解释,给出的理由亦是两点:其一,结社论文乃文人雅集,比不得那些商贾行的行会,自前朝以来便是听任自便,朝廷并无结文社还要先报有司批准的规定,是以清音文社的成立并不违反朝廷律令。

其二,晓谕告示中只是倡导新文风,并无使君大人所言的鼓动之词,再则文风之倡无碍于地方稳定,无损于有司之权威,且是有利于提振地方文运,还请李使君善察此心,勿以晓谕告示为怪。

李明玉听了陈一哲的解释后不仅没有释然,脸上的神情反角更严厉了。沉声言说清音文社尽收江南士林苦华,规模太大,影响力太甚,比不得其他那些小文社。有鉴于此,扬刚刚衙不得不负起监管之责。

从官府的立场来看,此言看似有理;但对于陈一哲等人而言,却是无此先例,似有强词之嫌。李明玉为守护世家利益不能退让,在晓谕告示遍发江南之后,身为清音文社社首的陈一哲也没有退让的余地,由是,双方各持立场,各持一词,越说分歧越大,到最后已成折辩之势。

李明玉名门出身,自小便是心高气傲,兼且此时还是一州刺史,在扬州地面上早就颐指气使惯了的。哪里容得下陈一哲与他折辩?开始时因存着尽快解决问题的想法强自忍耐,到了最后却是再也忍耐不得,黑沉着脸拂袖而去。

他走后不到一个时辰,便有州衙刀笔吏会同两班二十多个衙役来到水天阁院。刀笔吏们将清音文社的发起者名录、章程等物悉数收走,衙役公差们则手执刿签将作为清音父社总司所在的明月楼给刿了起来。

刀笔吏走时更留有严令,未得州衙核审首肯,清音文社不得举行任何诗会、文会活动,否则陈一哲这社首、叶袁等社管必遭严惩。

当天下午,正在陈一哲等人为此变局紧急会商之时,继承了陈一哲海商事务的大儿子突然找来,言说陈家刚自真腊国返回的一队四艘海船被市舶司给扣了。

陈家海商贸易数十年,行事历来谨慎,近二十年来陈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