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起这孩子幼时跟着扶贫工作队下乡,回来把攒的压岁钱全捐给了山区小学。
那时他仰着稚嫩的脸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不能让所有小朋友都上学呢?"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那双眼睛里的赤子之心竟丝毫未改。
"记住你今天的话。"她终于松开手,从黄花梨多宝格里取出个紫檀匣子。
揭开时沉香扑鼻,里头躺着枚温润的羊脂玉印章,"这是你外祖父当年任县委书记时刻的——守心如镜。"
玉印在晨光中流转着柔光,恰如母亲此刻的眼神:"官场沉浮,最难得是守住本心。"
“我离开京城整整六年了,想出去转转,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陪陪我?"
李敖站在落地窗前,望着窗外远处的高楼大厦,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李夫人放下手中的茶盏,慈爱地打量着儿子挺拔的背影。
六年的海外历练让这个曾经青涩的少年蜕变成了沉稳的青年,只是眉宇间那份倔强依然如故。
"呵呵,"李夫人轻笑出声,眼角泛起温柔的细纹,"让管家安排车跟着你吧。这几年京城变化可大了,光是新修的地铁线就有好几条呢。"
她顿了顿,略带遗憾地说:"我就不去了,你也知道你爸现在的身份特殊。我要是跟着,怕是又要惊动安保部门了。"
李敖转过身来,阳光透过纱帘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理解地点点头:"我明白。那午饭我就不在家吃了,晚饭前一定回来。"
"去吧去吧,"李夫人起身替儿子整理了下衣领,这个习惯性的动作让她恍惚回到了儿子小时候,"注意安全,别去太偏僻的地方。"
她的目光里盛满了母亲的牵挂。
李敖刚走到门口,突然听到母亲又唤了一声:"儿子!"他回头看见母亲欲言又止的神情。
"这几年。。。在国外交女朋友了吗?"李夫人问得小心翼翼,却又掩饰不住期待。
李敖的耳根微微发烫,他摸了摸鼻尖:"没有,在那边我的精力都放在画画上了,没顾上这些。"说完便快步离开了,背影显得有些仓促。
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李夫人轻叹一声,喃喃自语道:"贺家那丫头,也不知道这次有没有缘分。。。"
这一天的京城之旅让李敖惊叹不已。
国贸三期拔地而起,像一柄利剑直插云霄;
八里屯的霓虹比记忆中更加璀璨;
北水关海边的胡同在改造后既保留了古韵,又增添了现代气息。
最让他震撼的是随处可见的电子支付和共享单车,这些在六年前根本不敢想象的场景,如今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日常。
与此同时,京城一品江南的一处院落里,一群衣着光鲜的年轻人正热烈讨论着。
"听说了吗?李家那位回来了!"
"真的假的?六年没见了吧?"议论声中,一个穿着淡蓝色连衣裙的姑娘悄悄红了眼眶。
贺念慈握紧手中的香槟杯,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这些年来,任凭多少世家子弟追求,她都未曾动心。
此刻她只想知道,那个记忆中的少年,是否还和当年一样?是否还记得他们儿时在北海公园的约定?
贺念慈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水晶高脚杯,杯中的香槟早已失了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