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造成国资流失的原因,汇报材料却弄得非常的复杂。
两个地方都认为,国资流失的根本原因是部队太急,他们急于甩包袱,而地方政府考虑到部队的要求,在协助他们处理企业转型方面,自然就被牵着了鼻子走。
尤其是莞城的材料,根据材料显示,莞城在企业股份制改革方面,参与的意见非常少。
当时是有台商在莞城大投资服装企业,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把这家军企当做一项优惠政策卖给了这家企业。
具体成交价格很低,而这个过程中,部队的同志一直都参与其中,最终的合同也不是地方政府签字的。
显然,这个材料是在撇清责任,是在推诿。
从材料的内容看,通过了一系列的复杂的解释,似乎能够掩盖企业改革和拍卖为什么没公开的原因。
可是陈京在莞城工作过,他很清楚莞城市委和市政府关于国企改制改革,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不可能会出现这种饱受人诟病的错误。
再说了,陈京也从来没听过莞城有为了吸引投资,而把国企或者是军转地企业当做优惠政策的情况。
莞城方面在撒谎……(未完待续……)
正文 第九百一十七章 天大的事儿!
省委莫书记走马上任,向外界承诺他要打造文明岭南,廉洁岭南,活力岭南。
对莫书记的这个施政目标,岭南媒体给予的评价颇高。
当然,有些岭南老干部却忍不住吐槽,纷纷表示莫书记这个目标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现在的岭南不够文明,不够廉洁,没有活力?
接着这个议题再追溯,莫正到了岭南,是要整肃岭南社会风气,大搞反腐,搞的经济政策吗?
官上任三把火。
莫书记这种级别的干部上任之后,他的三把火从哪个地方开始烧,也的确是备受关注!
事实上,莫正也似乎正如自己承诺的那样,他上任首先部署的工作就是党内巡视工作。
省委组织部、纪委成立了八个巡视组,巡视组走到全省各市各单位,蹲点了解情况,接受群众反馈信息,省委的触角从粤州一下就蔓延到了全省的最基层。
应该说,莫书记的这个动作在岭南是很受热议的。”“
清晨,省委还处在晨曦中,大院里面薄雾皑皑。
省委第一秘书谭杰像往常一样提前一刻钟上班。
谭杰是目前岭南政坛崛起的政坛星。
说是星,其实他年龄已然有四十岁了。
之所以说他崛起,是因为他是莫书记到岭南以后才进入省委,并一跃成为书记秘书的。
以前的他籍籍名,一朝成为了省委书记秘书。各种光环全部聚焦到了他的身上,谭杰的名字也在一夜之间被岭南政坛所熟知。
谭杰在进省委之前,一直在党校任教员。
在党校干了十年,从来就没人想过他能够脱颖而出,一飞冲天,包括省委党校领导都没预料到这一点。
但是现实就是这般传奇。
莫正走马上任的第二个星期就视察了省委党校。
在党校视察的过程中,他忽然提出要和党校时任教学部副部长的谭杰单独谈谈话。
莫正的这个要求让党校领导大为紧张,同时又有些丈二摸不到头脑。
那天陪同莫正视察的是秘书长蒋铭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