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兵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谈到的是荆江目前经济发展的困难,包括下岗职工问题,国企经营困境问题。
他谈话的侧重点在荆江发展思路和经济建设过程中统一思想的问题,工作落实的问题,他明确表示,现在荆江很多干部热衷搞花架子,搞形象工程。对形象工程,对拉动gdp有利的大投资项目热情高。
对惠及民生,对老百姓有利,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的工作缺乏热情。
下一步政斧需要重新调整各区县的政绩考核方式,要真正的扭转全市干部的思想和观念,要把解决民生的实际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书记和市长的谈话,侧重点不同,充分体现了两人之间良好的沟通和职能的差别。
这样的表现方式,无疑给媒体一种很正规,很权责明晰的感觉,这也为荆江的公开述职的举措赢得了更多的掌声。
实际情况当然是陈京和徐兵之间是有沟通的。
但是,公开述职的举措,却是陈京把徐兵生拉硬拽的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的。
徐兵工作方式冲劲有余,稳重不足。陈京初到荆江,徐兵心里的小九九是很多的,小动作也不断。
但是经过了几次两人的隔空交手,陈京没怎么动作,徐兵的那些小九九就化为了虚无,基本算是灰头灰脸。
尤其是上次关于万海集团扩厂的事情,徐兵丢了面子,陈京出面才帮他把面子捡回来,这件事情也给了徐兵一个教训。
至少让徐兵意识到,如果是比内功,他和陈京还不在一个层级上。
虽然,万海集团的事情,可能是有个别人在故意用标新立异的方式在向陈京示好,但是陈京初来就有人愿意花这么大的代价做这个工作,这说明荆江进入陈京时代的步伐不可逆转。
另外,徐兵在处理郑远坤的事情上面,他想拍吕军年的马屁却拍在了马腿上,郑远坤他处理不了,反倒让郑远坤更是盯上了荆江。
郑远坤在三楚晨报炮制的那篇文章,言辞犀利,招招直指徐兵的后脑勺,让徐兵在家里气得直跳,却又毫不办法。
在这个时候,稍微有政治头脑的人都会冷静下来思虑自己的形势。
徐兵绝对不能和陈京扳腕子了,陈京开展工作轻松自如,但是徐兵要想开展工作却需要陈京的支持,这就是徐兵不得不面对的形势。(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真正的危机!
公开述职的举措效果超出预计。。
陈京趁热打铁,在公开述职结束后,立刻召开常委会,在常委会上初步敲定了十个区县党政一把手的人事调整初步方案。
由于区县班子调整,涉及到的区县一把手是省管干部,市委对省管干部的任命需要报省委组织部的审核和批准,当然,对陈京来说,这个问题更多是个流程而已。
有了这个初步方案,就意味着接下来荆江区县班子的洗牌真正到来了。
陈京这一次的调整主要按三个原则进行,一个原则是凡属“带病”的干部,一律先调整出一把手领导岗位。第二个原则是群众反映强烈,过去三年执政考核垫底的干部需要调整。
另外,各区县党政一把手大幅度对调。所有的干部调整工作在一个月内完成,并要求各到任干部需要以最快速度熟悉当地情况。
陈京一如既往的显示他执政的那种快慢相间的风格节奏。
陈京做事,想来是注重节奏的,他慢的时候,别人似乎看不到他的动作。
但是一旦动作了,他的风格便是急如火,在关键需要贯彻意志的地方,他出手飞快,可以说是毫不犹豫,果决果断。
这一次陈京的动作就快得让人没反应过来。
下面的区县干部很多都背景,有关系的,而在荆江市内部也有派系之争。
陈京的快速动作,让各方措手不及,几乎就没有给他们太多的跑关系,找路子,搞公关的机会。
陈京把人事调整方案递送省委组织部,两天后就得到明确的答复,市委组织部网站上便出现了干部任职公示名单。
从公示到正式任命,最多也就半个月时间。
荆江区县班子的大调整,就这样尘埃落定了。
……
楚城,就在荆江人事大幅调整的时候。
楚城再起一波下岗职聚集闹事的特大'***'。
原楚城蓝飞拖拉机厂职工三千多人围堵万海重工,并有少数过激分子冲入厂区大肆打砸,省武警总队动用防暴特警支援,双方发生激烈的冲突,在冲突中造成两人死亡,数十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