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几年的经历印证了一句古话——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当上地委书记后,董作为的眼界豁然开朗起来,昔日土包子形象荡然无存,唯有改不了的乡音在提示旁人——他是从基层干起来的干部。
在王嘉驹眼里,董作为再怎么变也是昔日那个诚实可爱的董作为。
随着年龄的增大,王嘉驹越来越留恋友情。当了十几年省委书记,年年高朋满座;离开书记岗位方晓人情冷暖。这是一个很世俗的社会,有利就来图,无利就避让,只有董作为还是老样子。
董作为把刚才见到书记、省长的情况向老书记作了汇报,并把社会上的传言和自己的忧虑和盘托出。
工作上的事王嘉驹不愿多讲,特别是有关人事变动方面的事更不愿多讲,原因很简单:一是他知道的情况不多,干部问题、人事问题都是省委职权范围内的事,他们人大只管省政府各个厅厅长的任命,并且这些厅长的名字也是由省委定下来后交人大通过,人大只是履行一下法律手续,一般情况都能通过,只有少数个别人落选;二是党的纪律不允许,党内没有公开的事他不能透露,违反原则的事他不干,他明知道邓中康想动董作为,但他是不能说出口,听董作为刚才的口气,似乎邓中康改变主意了,他不知道邓中康肚里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是邓中康亲口告诉他要调董作为到*部的,现在突然改变了主意,难道是邓中康听了他的话?
无事不登三宝殿(3)
老书记的猜测完全准确。
邓中康的确是听了他的意见才决定暂时不动董作为的。邓中康认为,王嘉驹的话很有道理,农贸市场倒塌,董作为的儿子垄断建筑市场,在这些问题上董作为有多少责任?在问题没有搞清楚之前动人不妥,不说董作为本人不服,常委其他同志也可能有想法。只有证据确凿、事实清楚,才有说服力。
邓中康与江山仁商量后,决定先派检查组,等问题搞清楚后再作决定……
“有些事你要靠自己把握,我老了,也帮不上你的忙。”王嘉驹指着座位请对方坐下,“你儿子搞建筑不要太霸道了,让出一部分市场给其他人,可以分散大家的目光。”
董作为连连称是,他更想向老书记解释他儿子并没有垄断建筑市场。
王嘉驹却把话题岔开:“走,最近搞了一盆赤楠树桩,去看看?”
搞盆景是他们共同的爱好。
王嘉驹的前后院都有一个大草坪,四周摆满盆景。这既是老书记的锻炼场地,也是他的艺术长廊。
两人来到赤楠盆景旁。
“好!”董作为扫了一眼就叫好。不是恭维话,这么大的赤楠树蔸他还是第一次见过。虽说南集盛产赤楠,可是能见到这么大的赤楠还是第一次。
谈起盆景,两人可谓是棋逢对手。
不过董作为今日还有事,不想多谈,得找一个合适话题退出谈话……
恰好司机小丁拿着电话过来:“董书记,潘大姐找您。”
当着老书记的面董作为不便接电话,他让小丁告诉对方马上就到。
王嘉驹谈兴正浓,不想董作为离开,便问:“谁的电话?”
这下可把董作为问住了。稍停片刻他说:“一个朋友……有公事找我。”
这个潘大姐名叫潘露霞,是董作为当县委书记时的一名机要员。前几年下海到省城做生意,发了一点小财,现在与人合伙搞房地产开发。
董作为每次到省城来,除了王嘉驹家必去之外,再就是潘露霞那里。
车子开到望江饭店。
潘露霞一行人在大厅等候。落座后,潘露霞一一作了介绍,董作为一一和他们握手。
“小高,把我的名片发给大家。”董作为提示高天泽。
发去一摞名片又收回一摞名片。
高天泽已经习惯同这些商人打交道。确切地说,眼前的商人是半官半商,不信请看酒桌上的话题,三句不离政治——某某中央领导的儿子是他们的哥们,某某省长请他们吃饭,某某部长约他们打高尔夫球,信不信由你。
董作为的意见是,不能不信,不能全信,当成“参考消息”就好。
凡是商人请客高天泽就吃不饱。特别是吃海鲜,看似一大堆,吃起来只有一丁点,结起帐来就是好几千……吃惯家常菜的人不愿吃怪菜。
董作为却说,吃不惯要学会吃,吃了几次就想吃,这是他的经验。
小丁也是一样,对吃不感兴趣,对烟有兴趣。他爱抽烟,要是主人派几包“中华”比吃什么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