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官策陈京主角履历及年龄 > 第381部分(第3页)

第381部分(第3页)

但是好不容易见到黄宏远,他也不能够白见了。

他道:“黄书记,我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我们邻角经济发展普遍被人反映,说我们缺乏规划、缺乏目标。最近我就在想,我们是不是要想想办法。在宏观经济规划方面有点作为?”

黄宏远微微的愣了愣,他心思机敏,瞬间便明白陈京心中已经有了想法,便道:“你说说你的想法,我看是否可行!”

陈京便道:“是这样。目前中央经济研究所还有发改委有专门的宏观经济规划的研究项目,我想能不能够利用这些项目,我们在这上面动动脑筋,请经济专家替我们把把脉!”

黄宏伟远微微蹙眉,上下打量着陈京,内心沉吟。

陈京他是初接触。不识深浅,但是陈京能够通过全省干部公选,而且在市里的选拔中又脱颖而出,最后他的名字能够上到常委会上研究,这年轻人肯定就不一般。

现在他听陈京张口就提到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还提到了国家发改委,说话的语气跟一般干部就不同,果然是有几把刷子的。

关于宏观经济规划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课题。

不仅是邻角面临规划的问题,就是海山市甚至是整个岭南都存在这方面问题。

共和国的改革开放是没有历史经验可以遵循的,南巡首长都说过,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发展初期,这样的摸着石头过河不会有问题,但是到了现在,尤其是现在的岭南,因为发展缺少规划、政府决策短视等问题,造成了很多的问题。

比如说重复建设,环境破坏,区域经济没有重心等问题,另外一味的追求规模和产值,忽视了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这也是相当严重的问题。

陈京现在提出要让专家为经济把脉,黄宏远也早就有这样的想法,而且还行动过,但一直收效不大。

但是陈京现在说的是中央经济研究所还有国家发改委的专家,如果真能促成这样的项目,有效果与否先不论,海山因为这样的项目增加知名度是肯定的。

在岭南地区临港市为什么一枝独秀?南港市虽然条件不如海山,却为什么发展老比海山快一个节拍?

这很大程度上都是沾了特区这块牌子的光,因为是特区,所以知名度大,再加上国家的政策倾斜,这就是他们先天的优势。

黄宏远是颇有眼光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于常人,他沉吟了一会对陈京道:

“这样吧,小陈。你先跟发改局夏局长沟通,你们一起拟一个方案出来,然后照此实施,市委和市政府对此事表示关注,如果这样的方法有效果,到时候推而广之……”

黄宏远对此事感兴趣,但他又不知道陈京是不是在信口开河。

他能够做到一市书记,在上面也有自己的路子,甚至在中央,他也有不错的关系。

但是中央经济研究所还有国家发改委这是什么地方?他们一个是中央的智囊机构,一个是国务院下属的核心单位,从这里面请专家做项目谈何容易?

陈京本来对黄宏远就没抱多大的期望,能够得到他这个承诺已经是相当满意了。

他再待和黄宏远多交流一点,恰在这个时候黄宏远的秘书小韩过来了,陈京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便起身告辞。

辞别黄宏远,陈京回来开车就有些心不在焉了。

现在陈京感觉在邻角很难开展工作,必须要找到一个适合的突破口才行。

但是在邻角内部,目前要撕开突破口很困难,别看班子内部,大家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其实各自内心都防备着呢。

陈京也想按常规的办法,搞个什么运动,发个什么命令,或者干脆是像黄宏远那样搞个大整风,然后借这个机会调整一批干部。

但现在问题是陈京无人可用此其一,另外,陈京稍微动动,就可能引起别人的警惕,到时候就可能有麻烦。陈京不能不考虑到有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如果搞得不好,目的没达到,反而让自己陷入了被动,那就真得不偿失了。

内部不行就只能走外部。

陈京想到宏观经济规划也不是心血来潮。

他早就看出了岭南经济发展存在的很多问题,他觉得邻角现在发展的问题尤其突出。

如果邻角像现在这样,只顾着招商引资,只顾着搞大经济规模,不顾经济发展质量和整个邻角的形象,以后将会相当的麻烦。

所以陈京想到了为邻角的发展搞一个宏观经济规划,对这个规划的拟定,陈京已经有了一个脉络,但是实施时机不成熟,他必须要做工作创造诸多有利条件,才能够实施自己的计划。

“书记,我们是不是再跟发改局夏局长联络联络?”刘曲风忽然道。

陈京皱了皱眉头摇了摇头,刘曲风不敢再问,拿着笔低下头认真的做着记录。

他做事情很仔细,陈京这一次拜访了那些人,拜访这些人的详细经过等等,他都纪录得清清楚楚。

官场上处处留心皆学问,别小看这些纪录,比如说有个领导的礼物是放在某某菜馆的,那就可以断定这家菜馆和那个领导是有关系的。

说不定,这个菜馆就是这个领导的产业。

这些关系慢慢琢磨,就能琢磨出一张网来,这张网就是庞大的关系人脉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