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意外的,王婶又在折腾着晒东西,拿一个衣撑绕着被子拍来拍去,赵立秋还苦中作乐地想着,自己家但凡有个风吹草动,这被子都得被王婶拉出来拍打半天,比自己惨多了。
次日杨清辉跟着赵长前去了一处茶馆,他们到的时候,二楼靠窗的位置已经有人等在那了。
小胖子先迎了上去:“舅舅,您怎么这么早,这就是我跟您说的杨清辉。”
“您好,李处长,让您久等了。”杨清辉沉声招呼,他看向已经站起来的中年男人,眉目俊朗,身高腿长,穿着流行的深卡其中长风衣,显得更加高挑。眉目间有道清晰的褶皱,眼神也是严肃冷清的样子。
总之,在李刚的身上,完完全全找不到跟赵长前有相似的地方,看来这外甥肖舅当不得真。
李刚也在打量杨清辉,第一感觉就是年轻,二十来岁的年纪比亲外甥还显得年轻许多,但是给人的印象却并不轻浮,反而很是踏实,甚至有一种远超他这个年纪的沉稳大气。
李刚对他印象不错,点了点头示意两人坐在对面,赵长前很有眼色地提起茶壶,给自己和杨清辉都倒上茶水。
“总是听长前说起你,今天可算是见到本人了,你比我想象的要年轻许多!”
李刚看人的时候,目光很是专注,带着些许审视的意味;说话的时候,眉头习惯性地蹙着,语速不疾不徐,但是每句话说得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被冒犯,又不会过于亲近。
这是杨清辉重生后见到的第一个领导,带着属于这个年代的印记。
“我听长前说你想接手国营食品厂?能讲一下你的想法吗?”李刚抛出第一个问题,杨清辉知道该是自己表现的时候了。
他理了下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今改革开放已经有10个年头了,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市场经济最大魅力,就是发挥人的自身价值,释放了每个人的积极性。从大的方面来说,市场经济惠及了沿海各省市,但是因着消息的闭塞,市场经济在内地的发展还是相当滞后。只是从近几年的形势来看,内地民营企业的春天已经到了,发展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李刚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没错,现在政策上提倡和鼓励发展民营经济。”
“从小的方面来说,我希望搭上民营企业的快车,想把握住这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先来做一个资本积累。”
李刚挑眉:“先?所以你的目标是并不止这儿?”他用食指点了点桌面。
“是的,”杨清辉点头,“坦白说,我的目标在江浙沪,但这里是我的起点,对我而言也很重要。”
赵长进惊呼:“你还想去江浙沪?”
赵长进不可置信地看向杨清辉,又偷偷瞟了眼舅舅。一个没学历没经历,甚至连省都没出过的人,怎么敢夸下这样的海口。他倒不是怀疑或者看不起杨清辉,只是怕他口气太大,被舅舅撂了脸子,办厂子的事估计就要黄了。
李刚端起杯子,轻轻抿了一口,微微一笑:“年纪不大,野心不小,不过你的看法我也是认同的。”
“年轻人,国营改制是趋势,也是挑战,你想要接下国营厂也不是容易的事,不知道你准备怎么着手?”
“是不容易,毕竟我现有的管理经验也只是一个小工厂,不过,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接下来的时间,杨清辉可以说是有问必答,将自己对国营厂的改造计划,自己对产品的市场定位,前景和经营理念等等一一表达出来。
等李刚点头对他表达认可时,杨清辉自己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李刚很是温和的样子,让杨清辉想到了许校长,也不知道许校长考虑的怎么样了。
回去的路上,杨清辉调侃小胖子:“你舅舅没你说得那么强势啊?”
小胖子还有些恍惚,目光有些呆滞地感慨:“考100分和考0分的学生,在老师那的待遇能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