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红楼炮灰攻略是在哪里连载的 > 第115部分(第1页)

第115部分(第1页)

林黛玉叹口气:“我们终归是外人,不过也是你说的。因为是外人,也不能要求人家什么。宝姐姐是个聪明的,也有福气,能躲掉,我们就这么熬着吧。希望能有一天出去的。”

“当然有这么一天了。”紫鹃坚定的说:“这里可不是好待的。琏二奶奶这么精明的人,昨天晚上那么不愿意,而且脸色也不好,怕是身上还病着,二太太一句话就通宵的不能睡的四处得罪人。

我听说琏二奶奶回去就病倒了,很是严重,起不来床了。二奶奶多么要强的人,要不是本身病着,熬上一夜。怎么可能就起不来床的。”

林黛玉冷静下来想想,也看出那天王熙凤的无奈和病弱,可是有什麽用啊:“为人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姑娘说这就不对了,已经做了,又不能改的,还是想想怎么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过的好些才是。”紫鹃可是典型的命运由我不由天。

正说得这里。春纤也进来说:“蘅芜苑那边正搬东西,宝姑娘要搬走了。”

“都这样了,宝姐姐那么乖觉的,怎么可能还留下的。”林黛玉对着春纤情绪没那么外漏,于是就事论事的说了一句。

春纤摇头:“我看着是真的,把所有东西都搬出去了,不像要再回来的样子了。宝姑娘这么一走,史大姑娘怎么办啊?”

“什么史大姑娘怎么办啊?”林黛玉往椅背上一靠:“云儿又不是来投靠宝姐姐的,宝姐姐搬不搬的,和云儿也没多大关系的。”

春纤眼睛一转:“可是,我看云姑娘的脸色可不好看。我看宝姑娘根本没有和云姑娘说,就开始搬了,云姑娘回去看见那吃惊的样子,姑娘是没看见,真明显。”

春纤也是个聪明姑娘,不是雪雁那种天然呆,所以对史湘云频频攻击林黛玉的,早存了不满了。不管亲近不亲近,春纤也是林黛玉的大丫环,自然护短,看着史湘云不顺眼已久了,只是没有紫鹃的机会对付史湘云罢了。

也不是,史湘云在稻香村的都某些小意外,也不全是紫鹃的功劳,团结才是力量。

总之,现在看见史湘云吃瘪,春纤心里很是痛快。

紫鹃看过《红楼梦》小说,知道薛宝钗第二天急急忙忙的要避嫌离开,所以压根忘了史湘云,不过如此切身的感受这份痛快就是不一样。

雪雁刚想说什么,倒是林黛玉抢先开口了:“云儿反正不能在贾府里住一辈子,过几年也该回去准备了,总不能在这里出门吧。宝姐姐也是啊,早也的搬晚也得搬,不如现在搬了,反而名声好听的。”

“云姑娘也罢了。可是宝姑娘,难道谁还能赶她不成?太太恨不得她一直住着呢。”雪雁困惑了。

林黛玉冷笑:“一直住着?难道以后从蘅芜苑起轿?绕大观园一圈到怡红院?”

“噗”紫鹃一想林黛玉描绘的情况就忍不住笑,能拿这个打趣了,说明林黛玉对贾宝玉是真的放下了,紫鹃心里一阵轻松,笑的更肆无忌惮了。

林黛玉扫她一眼:“笑什么,总不能这样吧,所以宝姐姐还是早点搬出去的好,有这么个名,倒是显得太太亏了她的,岂不全角的很。”

林黛玉这姑娘绝对冰雪聪明,只有没因为恋爱智商为零,那么什么都能看的透。好吧,就是有时候太透了,难免悲观。其实贾惜春也是一样的。看的太透,太清了,心就冷了。

紫鹃看看还莫名其妙的雪雁,和也听懂了。想象一下,于是忍不住偷着笑的春纤,就说:“其实从现在的薛家的院子起轿不是一样搞笑么?从侧街门抬出来。然后在荣宁街转一圈,再从正门进来,其实差别也不大的。”

春纤很认真的分析:“薛家怎么也不能这么——随便吧?薛家在京城也不是没有房子,就是没有,也起码去王家舅爷那边出门啊,不能从咱们府里侧门到正门啊,不怕别人笑话啊。”

紫鹃心里冷笑。薛家才不怕人笑话,人家还在贾府里面娶媳妇呢,无所畏惧啊。

林黛玉也不想继续这样的话题了,毕竟气愤是气愤,可是薛家如何原本和自己无干。何必非要刻薄不停呢,随便说笑几句也罢了,就说:“你们也是糊涂了,这点了也不饿,我却也去老太太那边了,总不能让人等着吧。”

紫鹃她们才想到到吃饭点了,赶紧给林黛玉换了厚衣服,跟着她去贾老太太房里吃饭,紫鹃记得《红楼梦》小说上。这时候是林黛玉,贾宝玉自己吃饭,倒是探春等去贾老太太房里吃饭,不知道什么缘故。

现在林黛玉身体好好的,也没不是什么暑天冬天的,自然去贾老太太房里吃饭。

结果居然去早了。当然了,其实是林黛玉为了停住话题才早了点出门的。于是听到了贾老太太和王夫人等人议论甄家抄家的事。

林黛玉不懂这些外头的事,抄家什么的更是好像外星的事情,不过就是这么听着心里很是不痛快,有些不好的念头,不过马上压下去了,不敢再想。

一时宝玉也来了(紫鹃可以说完全和《红楼梦》小说不同,起码现在宝玉和黛玉还是跟着贾老太太吃饭的),看起来很是没精打采的样子,按紫鹃得来的消息,昨晚还是他房里查的最狠,搜的最严,什么司棋,什么入画,甚至紫鹃自己都是无辜受累的躺着也中枪的倒霉孩子。

贾宝玉心里不痛快,就是见到林黛玉也没什么太多的话,看看王夫人就坐在上头,估计也不好说什么话,于是闷闷的。

林黛玉因为心里不痛快,所以也随便吃了几口就算了。

后头又因为尤氏的米,引起的王夫人的话“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