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三国之卧龙助力 > 第161部分(第3页)

第161部分(第3页)

当张合陷入绝境时,马超和方绍所率的奔袭部队,已由泾阳出发,一路势如破竹,在无人敢挡的情况下,于数日之后顺利的抵达了洛水之南,打算由此渡水夺占冯翊郡治所临晋。

这临晋城与蒲津渡之间直线距离不过百余里地,其间再无可供屯扎大军的城池,也就是说,临晋城是洛水以北唯一的一个战略支撑点,如果能夺取此城,就算曹操的大军占据了蒲坂津,并成功渡河,但他在黄河以西,洛水以北也将没有立足点。

一切似乎都在按着预计的设想发展,然而,就在马超志得意满,准备率军渡洛水,以为可以像之前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在城中官民的迎接下,大摇大摆的昂首入城,然后大吃大喝一通时,马超惊奇的发现,临晋城上已是旗帜遍布,刀戟森森,高耸的大旗上,赫然的书写着一名“徐”字。

三天之后,临晋南门,此地,距离洛水不过数百丈,由一条大渠引入洛水,环城形威了护城之河。

此刻,百丈之外的滩头上,已经是伏尸数千,遍地是汉军留下的衣甲与兵器。

一队干余人自勺曹军正在打拾战场,捡拾汉军留下的战利品。内中,一名英武的中年将军,正默默注视着洛水,那些乘着竹筏狼狈退往南岸的汉军。

三天以来,这已经是汉军第四次的试图强渡洛水,但都无一例外的被徐晃击败。刚刚结束的这一场战斗,汉军的一支千余人的敢死队,甚至冒着密集的箭雨,强行的冲上了河滩,但却被徐晃暗伏的一支骑兵车垮,在留下千具尸体之后,尚在河上的汉军不得不选择退归南岸。

打扫过战场,在回归的斥候确认南岸的汉军归营之后,徐晃方才率军退回临晋。

当天晚上,另一支兵马绕道东南抵达临晋,正是郭淮所率的两万步军。郭淮将兵马于临晋东南沿岸下寨,与临晋城形成犄角之势,当天晚才匆匆与城与徐晃相见。

一见面,郭淮便是一脸赞叹色,感慨道:

“公明将军,亏得你临机决断,撤潼关之围抢占临晋,要不然我等皆要被困死于关中矣,魏王面前,你必是大功一件呀。”

泾阳县距临晋有七八百里之距,而潼关与临晋则不足七八十里之距。

当初夏侯渊临行之前,令徐晃统率潼关的一万兵马,负责进攻潼关。徐晃久战不下,正自无奈之时却接到了郭淮的急报,方才闻知夏侯渊陨命的噩耗。

得此震惊的消息之后,徐晃果断的决定弃潼关之围,率军北渡洛水,早于汉军三天进驻临晋。当马超的大军气势汹汹的杀奔而来时,徐晃才得以以逸待劳,借着洛水之险,屡番击退了汉军的进攻。

听得郭淮的赞叹,徐晃却高兴不起来,脸上是忧色重重,叹道:“关中局势发展到这般不可收拾的地步,我等皆难辞其咎,哪还还谈得上什么功劳。”

郭淮却宽慰道:“关中之失,虽然有我们自身失策的原因,但也是刘备侥幸而已,若不是那魏延如此顺利的走出子午谷,偷袭了潼关,局势也不会到如今这地步,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也。所幸冯翊郡保住了,只等着大王的援军抵达,形势应该就会逆转了吧。”

徐晃亦努力的振作精神,“为今之计,当一面派快报催促援军,一面当收拾各支军马,极力稳定军心。只是如今夏侯将军殉职,我关中诸军群龙无首,军心士气实难收拾呀。”

曹军之编制,似徐晃、于禁等将,麾下备有部曲五千,彼此之间的从属关系,皆乃曹操所委命。

便如曹操令夏侯渊都督关中各军,则徐晃、张合等将便听命于夏侯渊,夏侯渊则通过指挥备将来完成调度的,至于其本身,一般并不会越级指挥备将的部属。

而当夏侯渊一死,魏王最新的诏命尚未抵达,则关中诸将实质上属于互相独立的状态。

如郭淮在夏侯渊死后,能说服诸将,率两万兵马赶往临晋,则完全是诸将看在郭淮的面子和威望上才听其调令。

而如徐晃,之所以能调潼关之军北上,则是因为夏侯渊死之前有命,令其统帅潼关之军,所以徐晃才能指挥得动这批人马。

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想要指挥本部人马以外的部队,完全就是凭着个人在军中的影响力与威望。

说到此时,郭淮忽然眼前一亮,忙道:

“诚如公明将军所言,诸军不能一日无首,方今关中诸将中,唯有公明将军威名最着,不如就由将军暂代统帅之职,率我等共御大敌吧。”

徐晃神色一怔,忙推辞道:“这等重任,还是由张将军来担任最佳,晃难担此重任也。”

徐晃指的是张合,在关中军团中,张合是曹操指名安排给夏侯渊的副手,理论上来讲,在夏侯渊死后,众人共推张合为军主也是情理之中。

这时,郭淮却叹道:“张将军若在,确也可以担此重任。只是除冯翊之外,三辅之地尽是望风而降,张将军已是被困在武功之地,只怕是凶….“凶多吉少”四个字,郭淮没忍心说出口,但意思却也很明了,那张合眼下已经是弃卒了,指望他是不用想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