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南宫王爷的赐婚旨意,也让顾玉楼更坚定自己的怀疑了,南宫王爷能娶谢府千金,也不知皇上如何会同意的。
就算是亲侄子,也得防一手呀!太子明显示弱,而南宫王爷却能力出众,这样可不利于太子坐稳皇位呀!反正都是南宫家的人坐江山,谁有能力谁坐,百官们可不会死脑筋。太后到底下了一步什么样的棋呢?顾玉楼百思不得其解呀!
不过顾夫人可没让顾玉楼再多想下去,接二连三的给顾玉楼安排亲事,虽说顾家只是商户出身,可是顾玉楼年纪青青的就在翰林。
而顾家也是有财力的,想与顾家结亲的不少,当然想拉顾玉楼一把的一样不少。
顾夫人一直在为顾玉楼留意亲事,之前顾玉楼说再等几年,可是这一等都好几年了,每次顾夫人为顾玉楼说亲,顾玉楼都不同意。
或者以搬出去住做要挟。这次顾夫人是下了血本的,一定要求顾玉楼娶妻生子,为顾家开枝散叶。
顾玉楼看着娘手里的一张一张画像,头痛的不行,虽说娘是好意。可是总不能随便娶一个姑娘吧!再说了若是品性不好呢?
可是顾夫人不吃这一套,这次顾夫人可是把所有姑娘家都打听过了,人品不好,长相不好的全都没留,留下的画像全是长相好品性好的,只盼着儿子选中一个合意的。
顾夫人和顾老爷想孙子都快想疯了,顾家就顾玉楼争气,庶子又不长进,肯定要盼着顾玉楼为顾家传承香火。
顾夫人也听说了刘月的事,所以就劝儿子道:“当年你想着她时,她身份太低了,配不上你。这事怪不得娘,也怪不得你爹,只怪她没出生个好人家,此事你不能怨谁。
现在她做了郡主了,得了太后的眼缘,你与她更不配了,她会看上你一个小小的翰林吗?这不怪她的出生,只怪她命太好了,遇上这样的好事儿。
所以不管何时,你们两都没缘份,以前娘可以纵着你。
可是你看看这都几年了,还在翰林院混着,如果不寻个得力的岳家,你还想混到老不成。儿子,别怪娘狠心,只能怪没缘份,你就当可怜可怜娘,好好成个家吧!”
顾玉楼突然想笑,这事就像娘说的,自己和刘月注定了无缘呀!(未完待续。。)
第两百九十七章 慧宁郡主 三
刘月每日里除了陪太后用膳,就是念经给太后听,太后很爱听人念经书。可能人老了,就都信神佛了,以前刘月是不信的,可是对于重生之后,刘月却信了。
所以本来很绕口的经文,在刘月看来一点也不无聊,而且难得有机会这么清闲,虽然心里想着铺子的事,可是刘月念经时,却又觉得心里很安静。
现在的局面,刘月也觉得无所谓了,反正自己还活着不是吗?
其实刘月不知道,每日她睡下后老太后都会自问金嬷嬷,有关刘月这一天的所有事情。而让太后意外的是,本来很挑剔的金嬷嬷,对谙月态度反而不错,而且难得的没有说刘月的不是。
通常宫里的宫女们,学习规矩哪会,没有一个人不会被金嬷嬷训哭的,也没有一个是看过金嬷嬷好脸色的。
老太后就是想用金嬷嬷压压刘月,让她知道她永远也不配在皇宫里,不配与自己的孙儿在一起。
连宫里的规矩都学不好,如何去做一个王妃呢?当然学宫里的规矩,除了为难刘月,还有一点就是为了堵住其它人的嘴。
认一个民女做郡主,总不能一直让她这么野下去吧,若是日后见到京城的其它小姐夫人们,郡主的架子和气势就算了,一点点规矩都不懂,才让人怀疑自己这个太后的眼光呢?
什么样的人都认做郡主,不是老糊涂了,就是脑子抽风了。或者就是有些什么不为人知之事。所以老太后让金嬷嬷去教刘月规矩,这样一举两德了。自己也能放心,心里又不会那么不痛快了。
而让刘月每日来陪自己用膳。却是为了考验刘月的学习成果,饭桌上最能体面规矩和礼仪了,所以老太后很想看到刘月出丑,
这样自己才能好好训训她,让她知道就算现在她是郡主了,也只是一个乡下丫头,什么也不是。如果不是为了孙儿,自己才不会给她这分脸面呢?可是当老太后让刘月陪了几日后,
心里却有些喜欢这丫头了。话不多,用膳时规矩很好,一点也看不出是民女,反而像是打小就这样训练过的。最重要的是,老太后信佛呀,老太后爱听人念经书,可是这念经书可是技术活,
不是说把字读书来就成的,必需要念经的人。自己也懂一些,才能带入一定的感情进去,才能让听着的人觉得舒服,觉得受益。
老太后让刘月念经也是为了为难她。想着一个民女会认字吗?会念经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