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丹和陈朝阳就在这种情况下,赶到了食品厂门口。
食品厂门口的摊位已经摆出来了,但还没货送出来。
几个人围着摊位在闲聊。
董晓丹就把车支下来,想挨着他们把摊位铺开。
“你们不能放这儿。”立刻有人过来说。
董晓丹立刻像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拿出一包烟,一个个发过去,包括看热闹的,都见者有份。
陈朝阳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买的烟,他自己不抽烟,所以完全没发烟的理念。
“我不是不让你摆摊,而是等会儿冷库里发货出来的时候,大家会围过来抢,到时候,踩了你的东西就不好了。”师傅们抽着董晓丹发的烟,对她抱歉地解释。
“好,谢谢你们的提醒,那我离远一点。”董晓丹说着就开始移摊位。
“也不用太远。”看热闹的几个人,看董晓丹不仅人长得好看,还很有礼貌,她身旁的男的虽说没怎么说话,但看着也挺正的,让人很是喜欢。
陈朝阳手脚很快,两个人很快就把摊摆了出来,昨儿个两人已经分门别类整理过,这会儿有条不紊,每一种都拿了几样出来。
陈朝阳部队出身,只擅长行动,不怎么喜欢营销。
于是董晓丹就出去活动:“冷库的货还没出来,大家站着也是站着,来我这边看看,有没有喜欢的东西。”
昨儿个让董晓兰去学校找了个小黑板,分门别类,把各种价格都写得清清楚楚,董晓丹把黑板挂在自行车上,省得一遍一遍反复解释。
“男士棉毛裤五元一条,女士棉毛裤四元一条,小孩的三元一条。男士上衣七元一件,女的一件六元,小孩的一件五元。”有人不看黑板,董晓丹只得又不停地重复。
“买一套可以优惠吗?”
“没有,这已经是厂家清仓,最优惠的价格了。”反正就这么多货,真卖不完再说。
“店里也比你这贵不了多少。”有人一边挑,一边嘀咕。
“可是店里要布票啊,你要没有票,有钱也买不着。”董晓丹知道,粮票在历史的舞台时间还久一点,布票没几年也蹦跶不了了,可是这时候没有布票还真的不行。
“你这不要布票?”有人才恍然大悟过来。
“是啊。”这年月,这些针织衫只能在店里买,店里有时候也会有一些不要布票的产品,可这样的好事,哪轮到外面的人?一般在他们内部就分掉了。
难得这次遇到不要布票的。
“你这衣服质量好不好啊?”有人不放心地用手搓搓布料。
“这么厚实、柔软你看不出来吗?”董晓丹反问。
“质量好为什么不要布票啊?”
董晓丹指指食品厂那边的摊位:“我这情况跟这一样。只不过是出口转内销的,一直在省城那边卖,这次正好机缘巧合,我也就抢了一些回来试着卖卖,要是有市场的话,以后打算在这边弄个摊位专门卖。”
本来是为了营销,脱口而出地,说完后,觉得,好像这样也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