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董晓丹还是没按什么一折来,就按市场价估算,在市场价上面打了七折八折的样子,标了价格,让陆海燕在董晓兰的店门口摆了个地摊。
董晓丹看着这两大包衣服,只是感觉时间太紧了。要是再早一周发过来的话,轻轻松松就能卖完。
现在大家都在准备年货,谁还有心事买衣服啊。
不过,既然把衣服发回来了,就要想办法卖出去,总不至于带回省城吧。
镇上供销社南面一百多米就是镇上车站停靠点,要是背着大编织袋乘车倒是很方便。
但是,董晓丹知道这个年月公交车的尿性,沿路站点倒不多,路过的镇一个镇上停一次,也就停个三四次,但每一次都要经过漫长的检票,没有个十几分钟都上不了路。
有这时间,自己抄小路骑自行车已经到了县城了。
于是她借了姐夫一辆车,再加上家里原有的一辆车,两个人把衣服分装成几个编织袋,一左一右挂在自行车两边。
陈朝阳自然是穿着便服的,不然穿着军装卖衣服,总会被人指指点点。
“我们去哪里摆地摊?”这年月摆地摊的不多,不是政策不允许,而是一般人感觉摆地摊有点丢脸。
而陈朝阳跟在董晓丹后面,深刻领悟了伟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精神,感觉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响应伟人的号召。
此刻不但不觉得丢脸,而是要给还在犹豫、观望、停滞不前的百姓做个表率,带个头,感觉分外骄傲。
“有三个地方人适合摆地摊。”董晓丹说道,“最好的一个地方就是百货大楼旁边的电影院广场上,那边人流量大,百货大楼对面是县政府大院,周围有长长的宣传画廊,平日里老百姓经常喜欢在那边驻足。而且那边有百姓自发的织毛衣的小摊,十几位阿姨坐在那里打流行的毛衣,逛街的百姓看到有喜欢的,就付一部分定金,请她们帮编织毛衣。
电影院广场地方大,遛鸟的,卖茶叶蛋的,还有遛狗、猫的,都喜欢在那里集中。”
“那我们今儿个就去那里?”陈朝阳问。
董晓丹想了想:“好吧,今天先试一试,要是效果不好,我们就去公花园那边,那边也是市民经常喜欢汇集的好去处。”
陈朝阳看着董晓丹,嘴角微微翘起:“你不做侦察兵可惜了,你这些信息哪里来的?”
“你忘了?我没跟你去海岛前,也是好吃懒做的。县城这块弹丸之地,能经得起怎么转?”董晓丹笑道。
这倒也是。
“那还有一个地方在哪里?车站吗?”陈朝阳想了想,人流多的地方,也就这几个了。
“不,车站虽然人多,但在车站的人,不是要出门,就是刚归来。要出门的人没心思买衣服,刚归来的人,风尘仆仆,心思也不在买衣服上。
不过呢,你的猜测也不算完全错误,因为就在车站附近,那边有个食品加工厂,临过年了,会把库存的一些食品低价处理了,所以那边经常会聚集好多人,等着会不会捡到便宜。”董晓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