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三国时期的军神是谁 > 第275部分(第3页)

第275部分(第3页)

胜利使得羌人更加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有些比较强大的部落首领,甚至自称‘天子’。

羌人部落以为汉军不堪一击,更是联合起来抄掠边地,汉室的河西走廊被切断,甚至连三辅之地也蒙受其难。

朝廷迫于财政压力,放弃了继续用兵,决定将那里的汉人内迁,彻底丢弃凉州。

然而,自从武帝开始,那里的汉人已经在当地扎根,谁愿意放弃自己的家园和财富?于是乎,西北的汉人也开始反叛。当时著名的羌人领袖杜季贡,就是一个地地道道汉人。

羌人叛军与汉人叛军勾搭在一起之后,羌人部落首领才发现,汉人的脑子真的非常好用。并且有汉人当领头羊,他们遭受本地汉人百姓的抵抗,也不会那么强烈。

更为重要的是,若是战败,他们就可以将罪行都推到汉人身上,自己却能够留住性命。自那以后,羌人造反,推举汉人之中有名望的人当做首领,就成为了传统。

这也是为什么,北宫伯玉等人反叛,会挟持凉州名士边章、韩遂,让他们充当首领了。

凉州的羌人、汉人联合叛乱,声势浩大。东汉为此消耗两百多亿钱,近百年的国库积蓄为之一空。

无奈之下,东汉耗费巨额钱财,建立了一批精锐骑兵。甚至于,还向南匈奴借了一支骑兵,才结束了这场战争。

大规模的叛乱虽然停息,羌人仍旧在凉州折腾了二十多年。

及至后来,羌人再一次大规模造反,东汉老将马贤战死,三辅地区再一次迎来了劫掠的羌人。

然而,这一次羌人造反只持续了几年。因为东汉朝廷,找到了一个新平定叛乱的方法,那就是‘招降’。

只要羌人叛乱,汉庭就派人过去跟羌人谈条件,争取能够招安叛乱的羌人。哪怕名将皇甫规、张奂等人,也都是如此行事。

然而,这个绥靖政策,却是个无底洞。

当被招安的羌人首领,花完了手上的赏钱以后,再次带领羌民揭竿而起。一来二去之下,东汉朝廷一次又一次拿钱去喂饱羌人。

还有那些被羌人,推举为叛军首领的凉州名士,他们也从羌人叛乱之中,找到了一个升官发财的路子。

须知,平常这些人想要成为一方太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这个机会。

然而,只要带领羌人叛乱,朝廷招安的时候,自然会笼络他们这些所谓的首领,对他们进行封官赐爵。

因此,这些汉人有时也心甘情愿带领羌人造反。当他们接受招安,成为一方官吏以后,仍旧与羌人私底下勾结。

这真是应了后世的一句话:要升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哪怕韩遂、马腾,他们之所有拥有现在的官职、地位,也与带领羌人叛乱不无关系。

就这样,羌人叛乱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朝廷为了避免大规模战争,消耗无数的钱粮,就使用绥靖政策,不停利用官职、钱粮平息羌患。

至于羌人,以及一些凉州名士,却将叛乱当成了自己的发财之路、晋升之阶。

看完了贾诩介绍羌人叛乱的书卷,文昭才对于羌人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463。第463章 屠夫段颎

是夜,文昭在庭院之中来回走动,一夜无眠。陈旭或仰望星空,观看数之不尽的星宿;或低头皱眉,翻出前世的记忆。

贾诩的这卷书中,详细写到了羌患的历史以及危害,让人看得触目惊心。也许在贾诩眼中,马腾、韩遂只不过是跳梁小丑,羌患才是真正的恶疾。

书卷之内,虽然大多都以记叙为主,陈旭仍旧从其中看出了贾诩的一些观点。

东汉朝廷面对羌患所使用的策略,不管是内迁、教化,还是绥靖政策,贾诩都是不屑一顾。

书卷中写得非常清楚,羌人乃是游牧民族,大大小小的羌人部落非常之多。他们之间既有所联系,又如同一盘散沙。

游牧民族本来就很难与汉人融合,再加上羌人欺软怕硬,没有统一的领导。哪怕曾经有两万多落(五人建一落)羌人投降汉室,其余羌人仍旧是大汉的心腹之患。

特别是当汉军遭逢败绩的时候,那些投降的羌人,也会再次反叛,与其余羌人遥相呼应。

至于后来以钱粮招安羌人,贾诩对此更是嗤之以鼻,认为东汉朝廷这是在自掘坟墓。

文昭在庭院之中来回走动着,他喃喃自语:“羌人之患,真是触目惊心啊。”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他比别人更加知道羌人对于华夏的危害。可以说,羌乱从东汉开始,延续到两晋,最后成为了五胡乱华的主力,导致汉人差点被彻底灭绝。

这些对于前世的陈旭来讲,还是太过遥远。但是他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就不得不为以后的事情做考虑。

紧紧握住了拳头,文昭在心中暗暗想到:“羌患,一定要彻底平定!”

寒风吹来,文昭身子一个哆嗦,他这才感觉到了一阵寒意。如今来到凉州已经三月有余,年关将至,天气自然也变得无比寒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