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大女儿又不干了:“妹妹买两件了啊,那我也不要围巾了,我也要帽子和围脖。”
本来大女儿就是担心妈妈不肯一个人买两样,才挑了一件最贵的,现在可以买两样,那当然帽子和围脖搭配起来最好了,又好看,又保暖。
“那你也挑帽子和围脖吧。”
大女儿得到妈妈的首肯,立刻也喜滋滋地开始挑了。
董晓丹见状,连忙提醒她:“拿两个帽子和两个围脖的话,就要付十一块钱。”
那位妈妈立刻就不满了:“为什么要多收我一块钱?”
“没有多收啊。”董晓丹指指黑板,“本来就是帽子和围巾都是三元一件,你拿四个,就是十二块钱。两件减五毛,三样减一元,你到手就是十一元了。”
“那买三样也减一元,买四样也减一元?这买四件的不就亏了?”这位妈妈很不高兴。
“嗨,其实我们这是新品上市试营业,我们定价本来就不高,这样优惠已经不赚钱了。你要是觉得买四件亏,那就再买一样,买五件,就可以省一块五,买六件就可以省两块。”董晓丹给她出主意。
旁边有正在挑帽子的大学生,听明白了:“反正就是买三的倍数的时候最合算。”
董晓丹点点头:“确实如此。”
那位年轻的妈妈一听:“好吧,那我再添两件,你帮我挑一下,我一顶帽子,给我妈妈再买一顶帽子。”
“行。”董晓丹立刻就挑好了两顶帽子,“这件枣红色的帽子你带,这件香芋色的帽子你妈妈带,既洋气又显气色。”
“确实不错。”这位妈妈喜滋滋的掏出十六块钱,这时她两个女儿的帽子和围巾也已经挑好了,她们直接戴在头上、脖子上,不肯摘下来了。
这位妈妈干脆也把新帽子戴在头上,三个人欢天喜地地离开了。
然后其他的顾客,心里也有了谱:挑三的倍数最合适。
有的打算只买一件,或者两件的,就开始盘算着再买一件,凑三的倍数。
“同学,你买几样?要不我们凑凑单?”有几个学生在悄悄地咬耳朵。
董晓丹见状,连忙说:“你们可以随意组合凑单啊,只不过你们自己要算好,省下的钱怎么分配。”
然后本来准备凑单的同学,心里就在打稿了:我买两件减五毛,和她凑单的话,我就应该减七毛五。
然后就跟另一位同学说了分配方案。
另一位同学一听,只便宜个两毛五,那还麻烦什么?还不如自己再挑一样。
当然也有谈成的,也有人干脆默默地直接挑了三样,这样既不用跟别人拆分,又不用纠结买哪样。
“你这围巾为什么卖五块,那两样加起来只要六块?”有人想下手围巾,又心疼钱。
“你看看这围巾多费料,这两样加起来的料都不够织一条围巾。我跟你说,其实买围巾最合算了,我们这都是机器织的,你就是买回家了,带几年,不流行了,或者不喜欢了,还可以拆下来打毛衣,一点都不浪费,可以重复利用好多年,我这还是羊毛混纺的,质量杠杠地。。。”
董晓丹一解释,本来几个还在犹豫着要不要买围巾的人,果断就下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