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年,也就是元朝至大四年,汪大渊出生在江西南昌。
1330年,虚岁20的汪大渊,从泉州出海。
途径马六甲海峡、阿拉伯、埃及、地中海、摩洛哥、斯里兰卡、澳大利亚等地,后着成《岛夷志》。
汪大渊航海图
看看这张图,大家就明白那所谓的“郑和下西洋”,被删减成了什么样了!
一个民间航海家,都如此牛逼。
郑和可是永乐大帝亲命的官方航海家啊!
他岂止“下西洋”这么简单?
【特注:
《岛夷志》已经消失……
明后期、清朝,此书被大范围删减,也就成了《岛夷志略》。
后者只是前者的删减版,这一点,大家请记住!】
汪大渊可不单单是到了澳大利亚这么简单!
——他在澳大利亚呆了五年之久!
汪大渊一个民间航海家,都能在澳洲呆了五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们说,郑和只是“下西洋”吗?
2018年,澳洲电影拍摄公司FINNFilms,接到法国尼古拉斯博丁研究所的委托。
法国人想拍一部纪录片,讲述法国船队在1800年到1804年,去澳洲探险的故事。
澳大利亚本土制片人莱昂·德尚(LeonDeschamps)和谢恩·汤姆森(ShayneThomson)接下了这个差事。
他们在鲨鱼湾练手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个青铜镀金儿童佛像。
经过亚洲艺术专家兼Dore&Rees拍卖行老板LeeYoung、西澳博物馆的腐蚀学专家伊恩·麦克劳德(IanMcLeod)等人的鉴定后,这件佛像被鉴定为明初制造。
因为只有这一时期,盛行一种叫做“太子佛”的儿童佛像。
(永乐大帝朱棣修建武当山,就有标志性的“太子坡”建筑。
永乐大修武当之后,真武大帝的一生,被定型,并广泛流传。
此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身穿肚兜的儿童佛像,风靡大明。
明中后期以后,这种铸造样式,就逐渐消失了。
到了清朝,佛像的铸造方式,就成了我们熟悉里寺庙中的模样。)
也就是说,郑和官方团队,是一定到了澳洲的!
因为太子佛,是永乐大帝定的佛样!
大家可以去武当山看看,太子坡还在呢!
听听当地人的真武传说,就知道为什么有太子佛这种婴儿佛样了!
……
宋应星眯着眼睛,试探道:
“陛下提及汪大渊,莫不是指的是绝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