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一个道理——空气浮力的知识,有了吗?
这个都没有形成体系,谈什么制造飞机哟!
“读死书了是不是?
这世界是先有理论?
还是先在生活中,总结了理论?
理论究竟是脑洞大开的空想,还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就是这句话,让他静下了心。
然后,师姐一脸的惋惜。
她说了这么一番话:
徐翥先(字鹓清,号劲松,吴县香山人)在《香山小志》一书“人物”中记载:
明末清初之交,苏州吴县,有位能工巧匠名曰徐正明。
栲栳椅
一日,徐正明闻人谈《山海经》,得知先秦时即有能飞天的“奇肱飞车”。
徐正明受到启迪,遂立志制造一架“飞车”,飞越湖渠港汉,方便交通。
这人,是苏州当地一个有名的能工巧匠。
他制造的建筑,直到后世,都还存在。
在他的潜心钻研下,很快就有了突破。
果然,身为香山帮顶尖科技大师的徐正明,将飞天机械,发明了出来。
也就是栲栳椅飞车。
它如同栲栳椅子式样,椅子的下方,有尺牙错合的精巧机关。
用连杆,连接着形如螺旋桨的叶片。
人坐进椅子里,用两只脚,踩踏板脚底下的踏板,飞车上下的机关就会飞速转动起来。
能让飞车离开地面有尺余高,甚至可以凭空飞渡港汊,不再从桥上过。
然而——
徐正明对这样的飞车,还是不满足,他想要的是能够飞过楼屋,飞越太湖,来往于西山缥缈峰,和东山莫厘峰之间的飞车。
他满怀信心,不断构思和修改飞车,想着有生之年一定能梦想成真。
可是天不遂人愿……
正在他追赶着目标时,年岁也已追上了他,徐正明病逝了。
“飞车梦”掏空了徐正明的家底。
以致家贫无所食。
在他死后,妻子也恨他将一生的财力和精力,耗费在了飞车的制作上,连累了全家人。
于是,拿起斧头,将飞车砍个粉碎,并烧成灰烬,以致后世对栲栳飞车的制作方法已无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