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万万没想到,最重的那箱子黄金,竟然是让钱士升想办法从中斡旋,施放邱磊!
左良玉当时脑袋就像被马队碾了一样,眼眶里泪水控制不住地往外涌,他觉得自己真是个小人,居然在心里骂刘承宗。
他是真该死啊。
当场跪下叩头,就是一句“良玉无父,大帅如父!”,要做刘承宗的义子。
‘这钱要是给钱士升的,那是‘此獠赏罚甚乱!’,但如果花我身上,那话又说回来了……’
亲爹都不会帮他救个朋友。
刘狮子倒是神色如常,并不觉得有啥奇怪,在钱士升的见证下,收下了大他十一岁的义子。
而对于钱士升来说,这事吧……刘承宗会这么做,很正常。
准确的说,刘承宗这会不论干啥,对钱士升来说都不奇怪。
反倒是左良玉认义父的举动,让他高看一眼。
他以前没觉得左良玉是什么人物,但这一回不一样,太会占便宜了。
本来刘承宗有帮他放出邱磊的意思,就已经赚大了,又借此机会认了义父。
赢两回。
义父子年龄倒置的情况并不罕见,因为义父不是父,有父子之实的叫养父。
就比如东江镇的毛文龙,就既有养子也有义子,里面养子是真受抚养的儿子,义子则是别人报答活命之恩,认的义父。
其实意思就是君臣有别,不能结兄弟。
而至于刘承宗送他的程敬,钱士升没有任何推辞,但也没收,只是说要给的话,要当着高起潜的面给。
钱士升不是左良玉那种年轻人,六十多岁的人见了太多,已经很难被这种小恩小惠感动了。
实际上,别说感动了,甚至还有点生气。
因为他是真佩服刘承宗,包括给刘承宗准备的临别赠礼,那篇他殿试的策论。
他身为大明的阁臣,就算对刘承宗再佩服、对元帅军再看好,哪怕惺惺相惜,也是各为其主,不可能出使一趟,就给刘承宗献上一份富国强兵、征服大明的伟大策略。
那篇策论对刘承宗没用,只是万历末年的考试,针对万历皇帝的问题,就国事发展的一些回答。
但那是改变钱士升人生路径的重要一笔,把这样贵重的东西,送给珍视的忘年之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而刘承宗给他的东西,说真的那件貂裘,钱士升非常满意。
礼物,就得是没价值的才好。
如果在没价值的基础上,再附加一点灵魂,就就是人与人之间,赠送最贵重的东西了。
可是金条不一样。
因为金条有价,有价则贱。
钱士升是大明帝国的阁臣,不要说三十根金条,就是三万根金条,对他来说也没有太大意义。
甚至摆着看,还得想办法腾房子出来……他花不出去啊。
当然三万根金条,如果交到皇帝的内库,或许能为大明解决一些现实世界的事,但对钱士升的精神世界没意义。
因为他有权力,权力无形,却远远凌驾金银之上。
这让他根本没有花钱的地方,他走到哪里都不需要带银子,或者说即使有需要开销的地方,俸禄也已经足够了。
那刘承宗为什么给他金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