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人神情一地悲愤,一时木然,看着嫡嫡亲的儿子,也忍不住老泪纵横,“我的儿啊,你这是为哪般啊,休都休了,杀都杀了,你何必去补这一刀啊,你这一刀不是补在贱人身上,你是往你老父老母心上扎啊……”
董正仁也禁不住热泪盈眶,他趴在地上,大呼:“儿子觉得没有了桃娘,整个人都活得没滋没味……”
董大人听到这话,气得站起,走到儿子跟前,拿手捶着儿子的后背,“孽障啊,孽障啊……你让老父如何活下去……”
董正仁大哭:“父亲,你就当没有生过儿子吧!”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看着你从一个小小的人儿长大成人,你知道,为人父、为人母要付出多少心血吗,你一句就当没有生过,你让我们怎么活呀!”董大人情不自已,双手颤抖着。
……
屋外,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际,撒下月光,孤傲且冷清,仿佛人世间的一切,静静地,一阵风儿打破了夜的寂静,显得夜更清冷起来。
屋内,哭声从嚎啕大哭到低低呜咽,仿佛诉说着人间最悲苦的愁怅。
问世间情为何物,纠缠纷扰,爱、恨仿佛就在一瞬之间,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爱得快活不下去了,他怎么会补那一刀?
为何?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看着心爱的人痛苦挣扎,你恨不得代他(她)去痛苦,代他(她)去死,看着在自己面前疼得死去活来的朱氏,自己曾经心爱的妻子,她显现出来的疼痛带给他的是快意还是恨意,还是爱意,他已经分不清了,他只觉得自己应当为她做什么,当她疼的不能自已时,他觉得那时那刻也仿佛死了过去,伸手便拿了边上的刀,补了一刀,这样她就不会再疼了,就不会再痛了,自己的心也不会再痛了。
诚嘉十七年秋
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到了,各路学子们早已到了京城,分散在京城大大小小的客栈之中,京城实行宵禁已经快一个月了,自从开禁以来,这是最长的一次。
童玉锦的别院住了不少人,空荡的院子一下子热闹起来。
童玉锦在赶往别院的时候,弯到了大理寺。
果然如赵之仪说得那样,董正仁投案自首了,陪他的是他的老父亲——工部侍郎董义道,这位年过半百的父亲脸上全是哀伤,满身悲愁。
樊大人亲自接待了这位工部侍郎,“董大人,你这是……”
董大人未言先哽住了,缓了一会儿才说道:“带犬子投案来了!”
樊大人也不知道说什么合适:“董大人……”
董大人转头看着自己的儿子,说道:“怡心园朱氏被杀案,那第三刀是犬子补的!”
樊大人有些意外,也不意外,毕竟,朱氏曾是董家媳妇,说得过去,“那么……董大人你看,就按程序走?”
“按程序走!一切按律法办事……”董大的声音苍老而无奈。
“多谢董大人理解!”
即便如此伤心难堪,为人父者——董大人仍然为儿子低声求人:“犬子之事,还要仰仗大人多关照一下!”
“一定,一定……”樊大人刚才抬头,就看到了童玉锦和夏琰夫妇,连忙迎了上来,“夏候爷,夏夫人——”
夏琰踱着官步进了樊大人的公务房,董大人父子连忙给夏琰夫妇行礼,行完礼后,董大苦色说道,“这件案子让候爷费心了!”
夏琰没有回他话,看向有些瘸脚的董正仁,年纪和他相仿,也曾在某些聚会上遇到过,想不到为了个女人沦落至此,如果是自己……不知为何,刚刚还有些瞧不上他的夏琰,突然之间就收回了鄙夷,也许这就是情不知所起吧!
樊大人见夏琰端着候爷的架子,缓和气氛笑道,“候爷有事请尽管说!”
夏琰不动声色的收回目光:“无事,顺路!”
樊大人笑笑。
童玉锦看了一眼一直低头而站的年轻人,原来他就是朱氏的前夫,看样子是爱之深恨之切,要不然不会跟着小偷从侧门溜进来,哎……一场孽缘。
童玉锦见夏琰和樊大人打过招呼了,她也如愿看到疑犯自首,准备去别院见童家书了,转身的时候,她想了一下,原来准备在公堂之上问的,可是为了秋闱,很多案子要押后,她忍不住问道:“萧世子那件外套是你换上穿了吗?”
“呃……”正在低头发呆的董正仁不妨有人问话,抬起头,木然的看向童玉锦。
“朱氏的血喷到你身上了,你换了萧世子的衣服是不是?”童玉锦问道。
董正仁还是木呆呆的,没有回话。
樊大人对他说道,“夏夫人是萧世子的讼师!”
童玉锦今天穿得是女装,董正仁和他父亲虽然听到夏夫人三个字,但是没朝那方面想,现在听樊大人解释,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