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的开头,就有这个蜉蝣文明的简单的自我介绍。
说起来,倒也是一个非常独特且顽强的文明。
它们能发展到今天,也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它们也并非是元宇宙之外土生土长的文明,大概在万余年前,它们亦是从某个元宇宙之中出来的。
只不过这个元宇宙,不是盘古元宇宙。
它们的生命形式,以及形态,大致可以这样概括;
朝生暮死可以说是它们,昙花一现亦可以说是它们。
那就是,它们的寿命非常短暂。
与它们相比,人类那所谓至多不过一百年的寿命,倒称得上是长生了。
蜉蝣文明当中的每一个个体,只有区区不过十年的寿命。
这还是发展了两万多年的结果!
在它们生命最原始的时候,有的个体寿命只能维持几天,最长也不过几个月。
它们还是一种水生物种,诞生在一个液态水覆盖面积高达76%以上的行星上。
生时它们从水底来,走时又还于水面。
幼时它们蛰伏于水里,经过生命周期过半艰辛蜕变,直到可以抵达水面那一刻羽化出翅膀。
这一刻,亦是它们绽放自己的时候,肆意翱翔于天空之中。
在翱翔的同时,它们也在消耗着身体里边积蓄的能量。
当能量消耗殆尽的时候,它们的尸体就会落回到水面上。
同时,在它们的尸体之中,还携带着后代的卵。
这些卵都是它们在绽放自己的时候,繁育下来的。
当尸体慢慢沉入水底的时候,那将又是一个生命周期的起始……
看完蜉蝣文明的生命起源介绍后,张恒也终于明白,为何翻译成中文会是蜉蝣了。
它们的生命形式,确实与蜉蝣有些相似。
本质上都算是昆虫类物种,又都是差不多的生命周期。
如果非要给这类文明一个定义的话,那就只能叫做虫族文明。
蜉蝣文明这简单的自我介绍,也成功勾起了张恒的兴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实话,他确实非常好奇,蜉蝣文明到底用的是什么方法,在如此之短的生命周期缺陷下,还能发展至现在这个阶段的。
按照宇宙中大多数生命发展至文明阶段的规律,越长寿的生命,就越能发展至文明阶段。
原因也非常简单,毕竟大多数原始生命,大脑开发度也就那样,算不上有多发达。
这样就意味着,拥有越长的寿命,就能拥有越多的后天学习时间。
就像是人类那样,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无不都是经过前边的数十年学习积累,才有了后边的一鸣惊人。
天才,也只是极少数、
况且,即便是再怎么天才,也还得经过一定的学习和积累阶段。
绝不可能会出现,生而知之这种情况。
而寿命短暂的生命,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考虑其他的了。
它们的一生当中,有的甚至能悲催到,必须争分夺秒繁衍后代,不然就会直接原地灭绝这种地步。
这种情况,你说它们还有没有时间去思考,什么是发展,什么文明这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