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朕真的不务正业笔趣阁 > 第八百六十二章 贡者从下献上之称为盟主为盟主电饭煲菜谱贺(第4页)

第八百六十二章 贡者从下献上之称为盟主为盟主电饭煲菜谱贺(第4页)

张居正让游守礼安排袁可立住下,并且让人给他拿了套算学书,明日起,袁可立就在全楚会馆的家学堂读算学了。

“这个陆树声,家里的规矩太大了。”张居正心情很好,无论是心性,还是才思,袁可立都是可造之材。

袁可立不能进门,也不是陆树声不念旧情,是袁可立没给门房好处,要拜师的那么多,没好处,门房自然不会专门跑一趟,这些学子有诚意,会在门前多等一阵,或者再次拜访。

程门立雪可是千古佳话,尊师重道的典范。

这也就是机缘巧合,袁可立迷路转到了全楚会馆,否则,袁可立一定会多跑几趟,多跑两趟,就知道要给‘人事’,自然就可以拜师了。

陆树声既然肯写信给袁可立的父亲,那自然是认这份过去的情谊,而张居正这属于是半道截胡。

截胡就截胡了,是陆树声自己不要的,陆树声也挑不出理来,袁可立是被赶走的。

张居正当然不是捡破烂,他出的题目是: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这句话出自《孟子》,说的是商朝灭亡周朝建立,王朝更替,周武王灭商建周,把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救了出来,杀掉了无道暴君。

而袁可立就解的很好,这个题目的关键在于救民和取残。

取残就是铲除残暴的无道暴君。

这可一点都不好写,尤其是陛下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暴戾的特点,稍有不慎,写的不对,别说考进士了,不因为指斥乘舆被抓起来都是好的。

而袁可立则立足于救民二字,通过短短的几句话,论证了谁让万民陷入了水火之中,谁就是残暴的源头,如果圣君明知道这些残忍,还不诛灭这些残暴,才是不行仁政。

圣王拯溺救民,必诛残暴以安黎庶。盖水火之民,非自陷也,残贼驱之也。不取残则仁政无所施,救民之道曷由彰?

袁可立在很短时间里,一句话破题,可见其才思之敏捷,在没有良师的情况下,自学算学也到了合格的标准线,这已经是很厉害的学子了,基本上可以确定金榜题名。

张居正起了爱才之心,就帮了袁可立一把,他那么问,已经堵死了袁可立拒绝的可能。

袁可立和熊廷弼这种关门弟子、手把手教出来的学生是完全不同,这就是张居正提供一点点帮助,袁可立以弟子礼觐见,日后袁可立飞黄腾达,不要忘记了这份香火情,同门之间,也算是有点关系,互相帮衬。

对于张居正而言,这是顺手的事儿,可对于袁可立而言,这可以让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这一次走错了门,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张居正在士林里的名声,真的非常非常的差,说什么的都有,乱七八糟的传言,数不胜数。

这很正常,从古至今,变法者从来没有好下场。

极力避免跟张居正扯上关系,是士林的共识,哪怕是楚地的举人入京赶考,也是能避就避,实在是没地方去,也不会轻易到全楚会馆。

但袁可立实在是没地方躲了,外地人入京赶考,要尽量避免惹祸,尤其是袁可立这种穷苦出身,无权无势,一旦犯禁被拿,考不中还好,考中了一定会有人拿这件事大做文章。

袁可立和张居正第一次接触,他直观的感受到了张居正的霸道,根本不给你任何拒绝的机会,行事风格的确如同传闻那样,雷厉风行,除此之外,袁可立觉得,士林里的一切传闻,都是假的。

因为袁可立看到了一个摆满文书、显得有些杂乱但颇为有序的书房,说明这间书房的主人,平日里确实非常的忙碌。

袁可立求学的路上,见到过很多名儒干净整齐的书房,那些他求而不得的书,就那样摆在书架上落满了灰尘。

一个勤勤恳恳的老人,为了大明兴衰鞠躬尽瘁,就是袁可立的第一感觉。

朱翊钧回到了通和宫,处理了今天的奏疏已经月上柳梢头,他想到了在全楚会馆见到的年轻人,袁可立,一个被鞑清封禁了三百年的名字。

袁可立是军户,世袭百户,卫所制度败坏后,这世袭百户已经名存实亡。

出身军户的他,在天启二年,临危受命,开辟了辽南战场,和关宁军形成了钳形攻势,七战七捷,给努尔哈赤造成了天大的麻烦,甚至策反了努尔哈赤的女婿、手下大将刘兴祚,而这位刘兴祚最后也为大明战死沙场。

可惜,到了天启崇祯年间,朝中东林、阉党争的你死我活,已然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哪怕是后金咄咄逼人,攻城略地,但朝中依旧无人在意,斗的你死我活,根本没人真心平定关外祸乱。

后金不知道多少年才能打进京师,但面前的敌人,真的会要命。

党锢从来如此,为了斗,其他全然顾不上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