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上国已经足够傲慢了,申时行又来了个中心论。
“先生,天朝上国是地位,大明中心论是理论,我的意思不是大明现在是世界的中心,我们应该瞧不起任何人,而是大明要一直是世界的中心,永远如此。”申时行十分确信的说道。
“先生给万历维新开了个好头,而我要做的就是,将世界贸易、经济、金融、文化、技术、科教、军事等等中心,全都留在大明。”
“这才是我这本奏疏的目的,大明要成为世界的中心,才能永远做天朝上国。”
“松江府已经是实至名归的世界贸易中心,但是还不够,必须要让大明成为世界的绝对中心,无论从哪方面去讲。”
持续性世界中心论,要让大明永远伟大,才是申时行这本奏疏的根本。
他只是简单的写了几个例子,证明了大明现在是当之无愧的天朝上国,这看起来有点自大,但他的本意还是要可持续性的。
张居正又认真的看了一遍申时行的奏疏,这本奏疏更像是歌功颂德拍马屁,列举了一大堆万历维新的成果,证明大明是天朝上国,很容易得到申时行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这个结论。
申时行看起来已经变得傲慢了起来,大明吃过这方面的大亏,血泪的教训,而且是两次。
第一次是永乐年间全无敌的姿态,宣德、正统年间变得傲慢起来,兴文匽武,马放南山,武备松弛,土木天变连皇帝都北狩了,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若非景皇帝和于谦力挽狂澜,恐怕大明已经成了东晋和南宋了。
第二次则是武宗皇帝应州大捷后,草原人不敢南下,兴文匽武再次开始,甚至连嘉靖初年的变革,都没有武备一事,最终就是俺答汗围困京师的虏变和东南倭患。
大明吃了两次傲慢的血亏,申时行这种看起来颇为傲慢的言论,自然没人喜欢。
“仔细说说。”张居正眉头紧蹙的说道。
“先生,丝绸为何在泰西卖的那么贵?相比较救命的金鸡纳霜,丝绸可以救命吗?显然不能,但丝绸可以和金鸡纳霜同价,这些泰西人买的是丝绸吗?”
申时行摇头说道:“不,他们买的是身份,是认同!穿丝绸高雅,穿麻衣卑贱!”
“所以丝绸越贵越买,这是一种对天朝上国的向往,而没有这种向往,没有这种情绪,就完全不值得这么多钱了。”
“西班牙本地产的丝绸,虽然手艺确实差了点,但也是丝绸,价格和大明丝绸,完全是天上地下。”
丝绸作为大明的世界性商品之一,其附加值极高,泰西人对丝绸的追捧,养活了大明成千上万的织造局织娘的优渥生活,松江织造局的女红,比广州府熬糖的工匠赚的还要多,因为丝绸有极高的溢价。
而这种溢价,就是对天朝上国的向往、对文明生活追求的情绪价值。
“茶亦是如此,大明的茶叶味道确实好,但泰西人为什么要喝茶?是向往,是情绪。”申时行又继续说道:“还有一个例子,先生,那国窖的味道,其实并不是特别好,一个地瓜烧能好到哪里去?酒这种东西,千人千味,这国窖是怎么如此让人追捧?因为它放在皇庄里面卖,这就是原因。”
“买国窖,本身就是买的一种情绪。”
松江府的神仙酒味道极好,但无论是价格还是数量,都不能和皇帝的国窖相媲美,相距甚远,松江大学堂的菌群研究,也不比北京弱,申时行那时候就在想,为什么神仙酒就是卖不过国窖呢?
后来申时行找到了原因,情绪、向往。
张居正想了想说道:“国窖的情况和丝绸、茶完全不同,这官场上迎来送往,喝别的,不太合适,从官场蔓延到了大明的角角落落,黎牙实有一次就说,这皇庄国窖和卖赎罪券差不多,一句话,黎牙实被陛下关了整整一个月。”
“上次陛下生气,还是黎牙实说税票是赎罪券。”
要维持‘友邦惊诧’这种纠错机制,还是需要付出一些成本的,皇帝要是小心眼儿,黎牙实一万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张居正立刻说道:“国窖最开始,的确不是赎罪券,陛下酿国窖,是为了番薯的推广,也是为了水师有烈酒可用,用主粮酿酒,还是太奢侈了,所以采用地瓜酿酒,蒸馏高度酒,供给航海使用。”
“放在皇庄里售卖,也是内帑国帑空虚,后来就弄成这个样子了。”
国窖产量低的时候,的确不是赎罪券,产量高了之后,确实就有这个苗头,关键是皇帝不卖都不行,皇庄降低供给量,只会把价格拉的更高,弄的酒更有价值,更受人追捧。
所以皇庄给出的办法是加快酒曲菌群的研究,让国窖好喝点,对得起这个价格和销量。
这两年的国窖,味道已经非常好了,不输市面上的美酒,再加上皇家的招牌的确硬,也没人敢假冒,国窖的畅销就不足为奇了。
“先生,我的意思是,人,是可以被驯化的。”申时行侧着身子,目光炯炯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