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 第430章 明初文人多不仕(第2页)

第430章 明初文人多不仕(第2页)

“不是啊祭酒大人,我是真不想去!”

“胡闹!”

胡俨罕见地对李弘壁动怒,“陛下都开口了,岂有你拒绝的道理?”

“弘壁,你小子平日里那股聪明劲儿呢?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就容易犯糊涂呢?”

“这做臣子的,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陛下让你做什么你就要做什么,哪怕是陛下要你死,你也要立刻死给他看,否则就会累及家人族人!”

“你不要忘了,明初那儒士夏伯启叔侄,就是最好的例子!”

此话一出,李弘壁先是一愣,随即脸色变得严肃了起来。

明初儒士夏伯启叔侄,也算是地方上有名的儒生了,结果大明王朝鼎定天下后,却不愿入朝为官,反而是自己剁掉左手大指,以此表明不愿出仕明朝的决心。

然后就是,太祖朱元璋闻讯后勃然大怒,命将夏伯启拿赴京师,并亲自审理了此案。

重八同志也很有意思,跟这夏伯启讲了讲王朝更替的道理,希望这厮能够回心转意。

可是夏伯启不但嘴硬,而且骨头也很硬,就是看不起草莽出身的老朱家,更看不起暴虐无道的太祖朱元璋。

于是乎朱元璋暴怒之下,直接下令将这夏伯启叔侄枭首示众,并且籍没其家,“以绝狂夫愚夫仿效之风”

明初文人多不仕,除了这夏伯启叔侄外,还有苏州人姚叔闰、王谔也因拒绝作官被处死,全家籍没。

实际上,这些文人之所以不愿入大明做官,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原因。

第一种宁肯被朱元璋杀掉也不为官的是“不忘故国”

元朝遗老遗少。

“忠君”

与“恪守君臣大义”

,是儒家一直提倡的。

这些人正是抱着“忠臣不事二主”

的心态拒绝朱元璋的征召。

第二种就是那些参与编修《元史》的大儒为代表的文人。

他们只是负责编修《元史》,等同是变相臣服于太祖朱元璋的淫威之下,并不能算是真个就出仕了。

《元史》编完了,人家就会离京回乡,继续过日子去了。

既然有“不才明主弃”

的一心想当官的,自然就有想“悠悠望南山”

的隐逸之人。

元朝文人入仕,阻碍重重,所以很多文人干脆就隐逸于山林乡间,治学著书,讲学授课。

而元末战火纷飞,他们更是无心入仕,于民间养望成了当时的一种风气。

这些大儒名士更是如此,而且大儒名士多为士绅阶层,吃穿住用行都不愁,又是大多年迈,所以自是不愿去那官场中蹚浑水。

更何况,明初朱元璋的官可不好当,动不动就可能会有身死族灭的下场!

第三种,就是应召入朝的,却很快就辞官不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