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些文臣外,魏国公徐辉祖、成国公朱能与淇国公丘福三位国公爷也纷纷驾临国子监,他们之所以要来,自然是为了给李弘壁站台的。
更何况朱能和丘福的儿子,现在可还在国子监里面进学修德呢!
他们也很是想看看,经过大半年的艰苦学习,自家儿子变成什么样子了。
说一千道一万,整个永乐朝堂,除了内阁那几位大学士外,几乎能来的全都来了。
至于杨士奇,他身为南卷主考官,自然是不好过来的,更何况他还要斩断与李弘壁之间的联系,避免引起皇帝陛下的忌惮与猜疑,所以自然不会前来。
李弘壁暗自观察了一番,大致对如今的朝堂局势有了个认知。
现如今的朝堂上面,有一批开国元老,这是永乐皇帝的嫡系心腹,然后就是郑赐李至刚等人,永乐帝提拔起来的宠臣,此外就是周新、蹇义、夏原吉等,一门心思地想着发展大明之人。
至于内阁里面那几位学士,就比较有趣了,清一色的南臣缙绅,还出了胡俨和杨士奇这两个反骨仔。
永乐帝与南臣缙绅的斗法,只怕会因为此次会试改革,迈入一个白热化的阶段。
尤其是李弘壁还从中添了一把火,告诉永乐帝想要迁都,就必须将南臣缙绅给打趴下,以致于永乐帝更加不会手软了。
要么永乐帝把南臣缙绅给打趴下,然后顺利推行永乐新争;要么永乐帝不敌南臣缙绅,选择向这些掌控了大明赋税半壁江山的南方士绅妥协退让。
只是,后者几乎没有可能。
因为他可是永乐大帝啊,哪里会连区区一个南方士绅都收拾不了。
金戈铁马的铁血帝王,可不是建文那等可笑皇帝,被文臣缙绅玩弄于股掌之间。
观礼台上,朱棣高坐在c位正中,他之后则是国子监邀请过来的一众大儒名士,其后才是金忠、蹇义和夏原吉等朝堂重臣。
为了此次誓师大会,李弘壁可是倾尽整个国子监之力,临时搭建了一个观礼台,以便前来观礼之人可以一览无余。
而且他还捣鼓出了一个大喇叭,放在讲台上面,确保观礼嘉宾和台下学子都能够听得清楚台上人讲话。
很快誓师大会正式开始,李弘壁率先登台,感谢了一番受邀前来观礼的嘉宾,尤其是皇帝陛下,这一次弘壁世子也不得不把人家狠狠跪舔了一番,可谓是给足了他面子。
朱棣在高台上面听得喜笑颜开,忍不住对姚广孝低声开口道:“和尚,这个兔崽子说的有些过了嗷!”
“回头你得好好教育他一番,小小年纪不学好,尽学了这么些阿谀谄媚之词,像什么话?”
姚广孝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懒得搭理这个无良皇帝。
你丫都快压不住嘴角的笑容了,还说人家不学好,要不要脸啊?
“陛下英明,英明!”
“倒是这小子声音怎么如此大?看来又捣鼓出了什么奇技淫巧之物!”
朱棣闻言眼睛一亮,笑呵呵地点了头。
誓师大会嘛,自然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以往他朱棣起兵誓师的时候,还得策马来回在军阵里面跑,以此振奋军心激励士气。
李弘壁捣鼓出来的这个小玩意儿,确实效果很是不错,下回出征的时候,必须安排上。
紧接着就是国子监祭酒胡俨上台致辞,历数国子监的兴衰发展史,听得众人那是心潮起伏难以自抑。
毕竟当初洪武年间的国子监,那是能直接授官入仕的,并不是如同现在这般,连个科举大考都不敢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