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有87家公司,1908位练习生,从中筛选出了31家公司加8位个人练习生组成了这100位练习生。
竞争之激烈、话题之丰富、台前幕后新闻之多,倒是近些年内娱少有的状况。
甚至李元青看见刘奕菲也在看《偶像练习生》时开玩笑道。
“我要是晚出生几年,和他们一起竞争都未必能出头。”
刘奕菲有些不相信。
“我不认为咱们以前竞争就比新一代要少,大花的撕逼只是近两年消停点,以前大伙也斗得不讲情面。”
李元青解释道。
“那些撕逼都是上了牌桌后为更多资源大打出手,都算是已经出头后才需要经历。
你仔细调查一下这些练习生就知道,他们能上桌除了实力以外,身后公司背景更重要。
我年轻那会儿背景也不深,真参加这类节目,保准第一轮就出局,完全没得商量。”
各方娱乐资本力量跟商量好一样,在这一时间点集体“爆发”!
知名的、不知名的各家娱乐公司都跃跃欲试,展示着自己的成果。
其中不乏华艺、英皇等“大户人家”。
也有一些不太知名但背景强大的如王撕葱的香蕉娱乐。
还有一些“新势力”出现,例如名不见经传的坤音娱乐,但这种公司也不是泛泛之辈,大部分之前已经有运营年轻偶像成功范例。
又或者经纪人长期在业内打拼,攒下了大量人脉资源,未来只要旗下艺人有一点起飞迹象,后续就能通过资源投喂完成咖位飞升。
在《偶像练习生》中,观众看到的是小哥哥们在台上卖力歌唱舞蹈,取得出道机会。
而在台下,却是娱乐公司之间实力、地位、资源的全方位角逐。
这年代,才华依然管用,但背景的作用正在无限放大。
“像我这种仅凭一腔热血,独自打拼的人,成功概率越来越少,有些通道正在慢慢关闭。”
越来越多年轻人被迫要成为大资本赚钱的工具。
天才在大资本面前是拗不过的。
能像李元青这样成为着名导演后就愿意投资年轻导演的情况也会渐渐变少。
增量环境下,投资后辈有助于利益最大化。
存量社会里,有本事多吃一口的人只会想办法吃的更多,后来者想要有些余地只能仰其鼻息。
刘奕菲叹口气道。
“若是这样,那确实难出头,不投靠大公司连机会都抢不到。”
李元青进入娱乐圈后就没想过给别人打工,他身上这份傲气若是放在这个时代,只会被公司雪藏。
“那青奕公司有想过培养自己的练习生吗?”
李元青摇摇头。
“老马不在了,公司艺人发展已经彻底停滞了。”
培养练习生这个产业是从日韩传过来的,体系非常成熟。
各项盈利也很可观。
真情实感的饭圈女孩追起星来战斗力都非常惊人!
据统计,决赛期间,在粉丝应援平台owhat上,《偶像练习生》前20名选手的粉丝集资超过了1300万,这其中还不包括故意向对家隐藏的未公开集资金额。
而爱奇艺决赛当晚公布的1。8亿总票数,还是被压之后的数字,拿获得4700余万票的第一名坤哥为例,仅仅一个姐姐站,在决赛期间就贡献了2100多万的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