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中,除了秦晋两国之外,其他国家和势力基本上都是国君亲自襄郢,可见这些人都已经旗帜鲜明的站在了楚国这边。
也是,楚国这三十年来未曾一败,威震诸夏,秦晋两国联盟的声势依旧是比不过楚国。
章华台上,宋国国君身着赤色礼服,头戴玉冠,正与身旁的任国国君低声交谈,任伯年纪较轻,不过三十出头,却已显露出过人的精明干练,前任任国国君至死都还在念叨着归附楚国,但一直未能如愿。
滕国国君则站在稍远处,不时向宫门方向张望,显然在等待主角登场。
“听说这位王子恒上马能统军,下马能治民,真是不凡啊”,任伯看着已经走来的王子恒,不禁抚着短须说道。
任伯的话,立刻得到越国国君和宋国国君的赞同。
楚国后继有人,他们这些依靠楚国的君主此刻脸上都是高兴的模样,至于有几分真诚,就不得而知了。
二人正说话间,一阵礼乐声响起。
楚国群臣按品级列队而入,为首的是总理大臣弥生,其后跟着的是樊须、端木赐、上将军孙念等重臣。
年轻的王子王孙们则穿着统一的礼服跟在后面。
随着鼓乐齐鸣,楚王熊章驾到。
这位年近五旬的君王身着绣有日月星辰的冕服,头戴九旒玉冠,威严如天神下凡。
他缓步登上章华台最高处,目光扫过台下众人,在看到宋公等人时微微颔首致意。
颜回上前一步,高声宣布道:“吉时已到,请王子恒入殿受封!”
颜回的话借助扩音器传到了很远的地方。
王子恒面色沉静,缓步走向章华台,道路两侧的侍卫同时举起长戈,戈尖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光。
受邀前来观礼的百姓的欢呼声如潮水般涌来,但又很快被周边的礼官给压下。
熊恒目不斜视,只注视着前方的章华台。
就在王子恒双脚踏上玉阶的一瞬间,乐师们奏响了《楚宫》之乐,六十四名舞者手持羽翿开始表演传统舞蹈。
熊恒缓步前行,每走七步便有一名侍卫击柝一声,象征着"七政有序"。
登上章华台的台阶共有九级,熊恒在每一级都稍作停顿,向四方行礼。
当他终于来到台顶时,额头已渗出细密的汗珠,但神情依然庄重。
颜回展开简册,朗声宣读:“王曰:王子恒,天命在楚,尔为嫡长,克勤克俭,允文允武。。。”
熊恒恭敬的跪在楚王面前,行三跪九叩大礼,他能感觉到父王的目光落在自己背上。
之后礼官捧来太子印玺,这是一方青玉雕刻的宝印,印纽为盘龙造型,印面刻着"楚太子玺"四个篆字。
“接印。”楚王沉声道。
熊恒双手高举过头,接过印玺,感受着冰凉的印玺,在此刻却感觉仿佛有千斤之重。。。
颜回见状高声道:“太子受印,礼成!”
乐声再起,比之前更加恢宏。
熊恒双手捧印,转向台下众人,他的视线扫过各国使节、楚国群臣,最后落在诸位弟弟们的身上。
“请太子受贺!”,颜回宣布道。
宋公国君率先上前,双手捧着一卷竹简:“宋国贺楚太子册封之喜,特献《商颂》十二篇,以表两国世代交好之谊。”
熊恒接过竹简,深施一礼:“谢宋公厚赐”。
接着是任伯、滕子等国君依次上前献礼。
任国献上的是一套精美的漆器,上面绘有龙凤呈祥的图案;
滕国则送来一匹罕见的宝马,通体雪白无一根杂毛。
楚国群臣也纷纷道贺。
典礼持续了近两个时辰,当最后一位大臣退下时,熊恒已经汗湿重衣,但他依然保持着挺拔的姿态,直到楚王宣布移驾庆宴,才稍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