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黄品能够站过来,不仅有了与北军抗衡的底气,也更有助于天下之人信服胡亥继位。
但是考虑到黄品与扶苏接触的要比胡亥多,且在河西时的关系也不错。
即便在咸阳时黄品隐晦的表露过拥立胡亥的意思,赵高也有些拿不准黄品到底会不会真的站过来。
所以对李斯的这个提议,赵高并没有立刻应声,而是反复衡量起来。
将与黄品的交往以及每一次会面仔细回想了一遍,又结合岭南的族人传来的书信。
赵高终是下了决心,敛了思绪先是对李斯摇摇头,接着又点点头,“蒙恬驻扎北地十余年,虽说有士卒对其不满,可总少不了拥趸。
王离领诏能不能顺利接手北军并不可知。
另外,国相与安国侯都为大秦肱骨之臣,也都是坚定陛下遗志之人。
缺了哪一个都于国无益。
若是当中有所误会,我虽职低位卑,可私交却是不错。
相劝一番,定可消除误会。”
李斯虽然对赵高说得消除误会嗤之以鼻,但是其他说得还是有些道理的。
如果王离掌控不了北军,状况将急转直下。
不过就此认同赵高所说,心中还是顾虑重重。
捏着胡须思虑了片刻,李斯语气担忧道:“安国侯虽然数年间便立下无数功勋,位比蒙恬。
但不要忘了他也是出自蒙恬帐下,与蒙毅的关系更是交好。
此外,河西现今由李信所主。
李信之蒙恬与安国侯都相交莫逆。
最后到底如何,同样不可知。”
听到李斯虽然满是担忧,但对黄品的称呼却有改变。
赵高知道这是李斯也拿不定主意,并非真的拒绝拉拢黄品。
嘴角略微勾了勾,赵高微微一笑,“国相既然有如此担忧,那便更该与安国侯齐心奉守陛下遗志。
扶苏不孝且称病滞留河西,抗命前往九原监军。
而李信与安国侯相交莫逆,且长子也在岭南。
于治罪扶苏更为稳妥不说,河西之兵也是大秦锐士,当可为朝堂砥柱。”
看到李斯依旧拧着眉头,赵高走到木架旁又翻找出两道空白的诏书。
走书案铺开,抬手指了指西边的方向,赵高缓声道:“李信能够与安国侯交好,那是因为又能得以领兵。
最初前往九原时,蒙恬可没为其这样思虑过。
其次,蒙氏也没能如安国侯那样与李信有通家之好。
陛下遗诏又合乎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