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张信认为,即使自己有一百人的护送队伍,当行进到这样的地方时,安全也没有一点的保障。
这条路线如果没有这些财宝做累赘,还可以去考虑,现在想都不用想了。
现在张信最考虑的,便是西线。
从这儿向西,顺着古老的长城,过了张家口,再才转身子南下,这就进入了山西。
号称表里山河的山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虽靠近中原,却是历代以来遭受战火最少的地区。
明洪武年间,天下初定,由于多年的战火,山东一带十室九空,破坏严重。政府不得已从洪洞大槐树大量移民。数百年后,直至今日,这儿的许多村庄,仍称自己祖上来自山西大槐树。
这儿地处黄土高原,人口密度不大,他们这一百多人的队伍,在地方上也算大武装了。
而且这儿地形多变,一旦有了情况,可以随时上山隐藏。
山上有险可守,拒可攻退可守。不像平原,放马过来,一会儿就能把你构筑的地表防线踏平,使人精神防线彻底崩溃。
唯一的不足,是整条路线拉得太长,这一圈下来,到准南,最少也得一年的时间。
但只要有了平安,别的也就无所谓了。
不过,过了黄河之后,进入三门峡,洛阳一带,形势就不太好了。
那儿是受李自成战乱影响最大,也是队伍番号最乱的地区。
在那儿,如若没有一友强大的武装力量护送,想和淮南王汇合也很难。
不过那也得是一年以后的事,到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不可预测。
人们总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再解决这个难题吧。
确定好了行军路线后,他们及时调整了行走的方向,由北开始向西扭转。
为了取得大家的支持,张信还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就这一次西行的伟大意义,专门向人们做了解释,得到了大家的理解。
全体人员一致表示,坚决支持张信的这一决定,配合好他,把这批财宝,以及小公主,平安送到淮南,然后投身到火热的复国大业中。
一切进行的这么顺利,张信深感欣慰。
下一步,他们将走入大山,进入沙漠的边缘,然后再过长城,顺长城向西走,进入山西。
这段路走的是古长城驿道,路上行人很稀少。
张信以前去三河寨,走过这儿,路况还可以。就是人太少了,走一天也难碰到人。
而这也正是张信希望的,人少更利于保密。
当来到一个叫河叉的地方时,他们停了下来。
这是他走出大山后的第一个大镇。
这个镇还算繁华,在这儿,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
他们已在大山待好几个月了,炎热的夏季就要结束了,他们马上就要迎来凉爽的秋季。
而在长城边,秋季一般都很短,刚脱去夏装,几乎没体验到秋季的凉爽,便马上进入了冬季。
山西的北部,是很寒冷的。
而他们恰好在这个寒冷的季节,走在这块寒冷的地方。
因此,为了防止突然而至的严冬,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冻伤,他们有必要把过冬的衣服,在这儿购齐。
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他们把过冬的东西,都购齐了,包括吃的用的。
下一步,还是继续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