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出了山门。
虽然藏宝图没有带在身上,但里面所有的情节,经过这几日的观摩研究,其重点情节,已被张信烂记于心,尤其是那个山洞周边环境。
他记得,图上最早引起他注意的,便是出现了飞檐的一角。上面甚至还有一个风铃。
现在看来,那个在图上出现一个角的建筑,原型应当是广元寺的山门了。
从山门向西,顺着围墙走,有一条石板铺的甬道,宽有五尺,宽度正好可以行一辆马车。
他们顺着这条甬道向前走,身边的树木开始茂密起来。
向前走了不远,这时寺院的围墙发生了变化,它向西去的边界到头了,又开始扭头的北,继续做圈地运动。
围墙外围的石甬道,也开始因为围墙的变化,而扭转方向,改成了向北直行。
始终和围墙保持相同的距离。
甬道的尽头,是一条东西向的小山丘。
在这个小山丘面前,甬道和围墙戛然而止。
这个小山丘岩石裸露,显然被大面积开凿过。广元寺的后墙,也是开凿了石头后才做的地基。
从这个小石山开凿的程度看,它对广元寺所做的贡献很大,寺内大部分的石构件,都是从这儿就地取材,加工好后送往施工现场的。
修这条甬道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山石用的。
同时这个小山丘,也是一条重要的地理标志。
前边,是山地,无路可行。左边,是广元寺的后墙。而右边,则是一片洼地。
从甬道通往洼地,是一个拉长了坡度的斜坡,坡上长满了各种树木。
按照地图的显示,下边应是悬崖,在悬崖的底部,有一个洞。
张信已经确定,这个洞就是藏宝洞。
它和广元寺是邻居,近在咫尺。
张信有点搞不明白,假如这个洞真是藏宝洞的话,他为何在两百年时间里,守得往秘密的呢?难道二百年时间里,和尚们就从不到山洞里边去看看吗?
越想越不明白,进洞看一究竟的愿望越发强烈。
往下走了不久,终于到了这洼地的底部。
这时,周边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从整体上看,地势是平坦的,没有大的起伏。
同时,刚才拦住他们去路,看起来显得低矮土气的小山丘,随着地势越来越洼,它反而显得高大巍峨起来。并且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陡峭,形似刀削,不可攀爬。
看样子山体如此陡峭,不大可能是当年釆石的原因,而是经过了千百年风吹日晒后,大自然进化的结果。
是特殊地质时期,形成的地质奇观。
悬崖从脚下开始,一直向前延伸。
站在这儿,和地图上看到的情形基本一样。
脚下,是山体,是悬崖。
南边有两座山峰,像一对忠实的情侣,相依相偎,千万年过去了,一直保持着这个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