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水质纯净,甘甜,喝起来十分爽口。方圆几十里的牧民,都来这儿取水。
由于这儿条件得天独厚,每年一到春季,这儿人满为患,都是要进入沙漠的人。
在这儿取水,并做短暂的休整,为下一步进入危险地带做准备。
后来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商机,便在这儿做起了饭馆生意。
大获成功,生意火爆。
接着又有旅馆出现,给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带来了家的温暖。
于是乎,一发不可收拾,更多的商人来到这儿,冬种商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什么布匹行,粮店,凡是与民生有关的东西,这儿都有了。
人们按照先来后到的规矩,以最早来这儿的那家张家包子铺为起点,向北依次盖起了自己的商铺,形成了一条南北向的商业街。后来又以此街为参照,形成了一条东西向的街道,小镇的骨架就此形成。
接着,一些无业流民,一些犯了罪的罪犯,都涌向了这儿,在这儿建起了自己的居所。
那片树林,为他们提供了免费建造房屋的木材。
没多少年,那片树林就被砍光了,只剩下了一个名字。
林木光了,小镇也发展起来了。至少得有一万人在这儿居住,使这儿成为进入沙漠的必要之地,物质补给站。
为了使有信仰的人心灵上有所依托,人们在镇南河边建了一个关帝庙,在西关修了一座佛寺。
由于位置突出,关帝庙从修建那一天起,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成为外地人来这儿必到的地方。
多数人到这儿来是投靠亲友的,因此他们渴望一到左木,便能得到有关自己要找的人的信息。
这时,关帝庙前的影壁,便发挥起了作用。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会把自己的信息,写在影壁上,给自己后到的伙伴,指明一个方向,好让他能找到自己。
每天到这儿看信息的人不计其数,大部分人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看到的内容,然后满意而去。
只有少部分人没查到自己想要的,而愁容满面,不知如何是好。
罗英也出现在这些人群里,在墙上那些贴的花花绿绿的纸块中,寻找着。
她相信方静一定会在这儿留下东西,因为自己在这一方面特别交代过她。
纸片很多,新的覆盖住旧的,各种各样的内容都有。
寻人的,寻求合作的,都可以看到。
最终,她找到了方静的那张。
上面写道:我,方静,来自京城,寻我的朋友,可到任家老店寻我。
罗英松了一口气,挤出人群,从拴马桩上解下马,进入了小镇。
虽然地处荒漠的边缘,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这儿的繁华程度,不亚于内地的一个县城。
卖各种东西的都有,口音山南海北,一看就是一个移民型的城镇,人口来自不同的地方。
小镇上每年会涌入大量的外来人口,正是这些外来人口的涌入,对小镇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