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策上将】
字面之意,是一个听之便让人热血灼然的封号。
李世民是天策二字的第一位受封者,而终唐一代,哪怕后来支离破碎,也无人敢以此名号自封。
至于再后来的五代至宋之间,廖廖的那些个不自量力之辈,不消多说的淹没在了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留不下一点水花。
当这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名号被册封给了李世民之后,举国都在激动的狂欢。
大街小巷的所有人都在喊着这个名字,狂热而又崇敬。
时代的变迁是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倾轧更迭,任何个人英雄主义终将都化在茫茫史海之中,定格到一页单薄的纸张上。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世界压抑了太久,坠入黑暗中太久时,正需要这样一个‘英雄’人物的出现。
反观李渊。
这个明面上大唐王朝的皇帝。
在这样的狂热浪潮中,就显得有些无地自容了。
人们只知天策上将李世民而不知唐皇李渊。
这种现象,不只存在于后世人们的玩笑中,早在当时就已经有这个苗头了。
但李渊能对此做什么呢?
他什么都做不到。
若是单纯的以一种父子或是皇帝与皇子之间的关系来定位他们二人,着实是大错特错。
李渊不是朱元璋,李世民也不是朱棣。
于皇子而言,亲王已经是最高的爵位,李世民已经获封了‘秦王’这样一个特殊到了极点的封号了,已经封无可封了。
称号不仅仅是一个名头,与之相随的,注定还要有着权利、政治地位等等附加条件。
‘天策’的权力,是极为恐怖的。
当李世民获封‘天策’二字时,天策府便应昭而生了。
它是一个独属于李世民的独立官署,不归朝堂管,直接对李世民本人负责。
它拥有自置僚属的权力,可以独立于朝堂之外自设长史、司马等几乎与三公职责对等的的职位。
最重要的一点是。
——它有着节制天下兵马的权力。
简而言之,大唐的军权,在李世民的小朝堂这里。
哦,除此之外,在李渊的大朝堂那边,李世民也还保留着几个官职。
尚书令——尚书省最高长官,宰相头子。
太尉——三公之首,全国军事总司令。
中书令——中书省长官,政策制定他说了算。
至于其他那些?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上柱国、十二卫大将军等等实在太长,就不一一赘述了。
这是什么概念呢?
举个例子。
比如李渊以后看李世民不顺眼,想找个由头收拾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