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山子的生平及其作品 钟文 汕头大学学报 1985.2 P93~97
试论王维的佛教思想 马欣来 山西师大学报 1985.2 P42~45
论佛经文学对敦煌变文的影响 梁达胜 辽宁师大学报 1985.3 P48~56
从《欢喜国王缘》变文看《长恨歌》故事的构成 陈允吉 复旦学报 1985.3 P142~156
柳宗元的山水诗与儒佛思想 景凯旋 学术月刊 1985.5 P56~60
浅论禅宗对宋诗的影响 吴惠娟 学术月刊 1985.11 P56~62
从中国诗论的发展看严羽“别材别趣”说的涵义及其贡献 郭晋稀 西北师院学报 1985.3 P3~15
“妙悟”探源读《沧浪诗话》札记之二 陈伯海 社会科学战线 1985.1 P235~244
《沧浪诗话》的“别材”、“别趣”说 陈祥耀 福建论坛 1985.5 P38~41
严羽兴趣说与唐诗艺术 汤高才 社会科学 1985.11 P75~79
严羽“不落言筌”说的美学内涵 吴大泽 学术研究 1985.6 P115~116
禅学?诗学?美学:评《沧浪诗话》的“以禅喻诗” 刘文刚 辽宁师大学报 1985.3 P43~48
1986年
禅意盎然 李泽厚 求索 1986.6 P57~65
诗与禅 袁行霈 文史知识 1986.10 P18~24
谈谈以禅喻诗 周振甫 文史知识 1986.10 P71~74
禅境意象与审美意象 缪家福 文艺研究 1986.5 P77~83
中国诗论意境说的美学、哲学和历史学 兰华增 文艺理论研究 1986.6 P55~62
从佛学的“六根”、“六境”说看艺术境界的审美心理因素 张文勋 社会科学战线 1986.2 P250~256
佛学与谢灵运的山水诗 张国星 学术月刊 1986.11 P60~67
王梵志年代杂考 张伯昂 信阳师院学报 1986.1 P44~49
王梵志诗三首原貌探求兼评诗注的一个倾向 刘瑞明 敦煌研究 1986.2 P60~67
虚幻的佛国与真实的人生:王梵志诗《世间日月明》浅析 张锡厚 文史知识 1986.10 P78~81
诗僧寒山子 钟文 文史知识 1986.8 P79~83
说寒山诗 张家鹏 辽宁大学学报 1986.2 P31~33
再说寒山诗 张家鹏 沈阳师专学报 1986.2 P48~53
因花悟道,物我两忘:《辛夷坞》赏析 陈仲奇 文史知识 1986.10 P75~78
论王维诗作中的禅趣 史双元 四川师大学报 1986.6 P26~32
刘禹锡诗中的佛教烙印 肖瑞峰 贵州文史丛刊 1986.3P125~130
论皎然的诗歌美学 姜光斗 南通师专学报 1986.1P43~49
宋代哲理诗小议 程梦林 浙江大学学报 1986.4 P74~76
北宋的禅宗与文学 周义敢 文学遗产 1986.3 P44~50
延寿及其佚诗 张靖龙 温州师专学报 1986.3 P57~70
黄庭坚与禅宗 钱志熙 文学遗产 1986.1P33~41,119
再论严羽妙悟说 王达津 福建论坛 1986.1 P74~77
略论《沧浪诗话》中的“别材”和“别趣” 林家英 光明日报 1986.3.25④
严羽“妙悟”说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