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腾飞:发迹体坛,纵横全球(7)
对于自己的进步,李宁自己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梁教练心里有自己的打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只有通过比赛,才能测试出李宁水平的高低。所以,梁教练决定让李宁参加全国少年体操锦标赛。
1973年10月,李宁参加了全国少年体操锦标赛。这是李宁生平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梁文杰教练故意不理他,完全放手让他一个人去闯,他想看看李宁的临赛心理状况究竟如何,会不会怯场。
在南昌市体育馆里,当广西队出场比赛时,全场发出了一片笑声,原来李宁犹如“鸡立鹤群”一般走在众选手的后面。
不理会这些,李宁在等待上场的期间,一双大眼睛滴溜溜地在正在进行比赛的队员身上转。“别人使劲的时候,他也耸一耸肩,似乎也在暗暗使劲;别人完成动作,双脚落地的时候,他也伸一伸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到这一切的梁教练,心想,这样会不会分散精力呢?就问李宁:“你在干什么呢?”
李宁说:“闲着呢!看他们上,真有意思。教练你看,这小子摆脚不到位就想转身,不摔下来才怪呢。”
梁教练看李宁说话的神情,是那样的平静,似乎他不是来参加比赛的,而是来看比赛的,心里安稳了许多。
轮到李宁上场了,李宁挺胸抬头,表现得尤为自信,微笑着向裁判举手示意,自己要开始了。
上马干净利落,下马稳稳落地,整套动作没有出现明显的失误。更叫人忍俊不禁的是他做完表演动作后,还调皮地冲着观众吐一下舌头。
紧接着是双杠。当时李宁身高才米,还没有跳马高,梁教练为他在杠下垫了厚厚的垫子,他才勉强够着双杠。
见到此景,全场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来鼓励这个“小不点儿”。可就是这个令人稍微有点担心的“小不点儿”,居然做出了当时还没有几个人会做的高难度动作……双杠前摆转体成倒立,跟头也翻得干净利落。全场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要知道,参赛的大部分选手都没有掌握这个动作的要领,即使掌握了,也未必敢在这样的大赛中使用,但李宁做到了。
自由体操上的李宁更加神勇,别看他个子小,但是做出的动作又高又飘,每个动作都十分到位。随着比赛的进行,场内的气氛也达到了极点。
最终,李宁头一回参赛就轻松夺得了双杠第4名,自由体操冠军……李宁体操生涯中的第一个冠军,也得到了第一个奖杯……景德镇产的瓷杯。
领奖台上,掌声扑面而来。在一片赞扬声中,小小的李宁第一次以一个体操运动员的身份接受了体育记者的采访。
终于,其貌不扬的“小不点儿”,初露锋芒。
第一块金牌的轻松获得,也增强了梁教练对李宁的信心。
3。磨难教会我什么叫奋进。
体操生活赋予了李宁非常顽强的意志。这种意志有天生所得,也有后天培养。
职业运动员的一面是金牌,另一面则是伤痛。只是李宁的伤痛来得太早了。1974年,10岁的李宁就因右臂骨病而不得不停止全面训练,整整3年。
就在李宁刚刚获得第一块金牌的那天晚上,梁文杰教练连夜修订好李宁的训练计划。为慎重起见,梁文杰教练来了个“投石问路”,先增加李宁的运动量,让李宁把每天该做的项目多做几组,看他是不是能适应,再作打算。
第二天天没亮,梁文杰教练就早早来到体操房。从这一天起,梁文杰教练要给李宁加大两倍的训练量。过去,他早操只要跑1000米,从这一天起要跑2600米。练完晨跑,便要练臂力,梁文杰教练还为李宁选了一个合适的沙袋和杠铃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人生腾飞:发迹体坛,纵横全球(8)
过了半个小时,李宁气喘吁吁地回来了。梁文杰教练用一条举重运动员用的大皮带扎在李宁的腰间,再把一只15公斤重的杠铃片绑在那条大皮带上,然后把他送上单杠。
李宁背着杠铃片吊在单杠上,吃力地做引体向上。
就这样,按照梁文杰教练的训练方案,李宁每天将男子体操6个项目转轴似的轮番来练,每天的训练量也逐日递增。
开始一段时间,李宁练得相当惬意,进步也很快。可是,让李宁和教练都始料不及的是,几个月后,李宁遇到了体操生涯中最大的一次伤病:由于在发育期间的大运动量训练,李宁的右臂得了骨骺炎。
随着炎症的加重,李宁不得不中止训练,医生甚至建议他终止运动生涯。
不能训练的日子里,李宁看着别人翻滚腾跃,急得团团转。突然,他眼前一亮:胳膊不能训练,我还可以练腿嘛!
于是,他便胳膊缠着绑带,腿上绑上沙袋,趴在鞍马上使劲练腹肌,练腿力。再好一点,就练前空翻,后空翻。
梁教练不甘心放弃这样一棵体操运动的好苗子,为李宁寻遍名医,尽力医治。3年后,梁文杰终于为李宁找到了一位叫郭民修的骨科医生,在郭教授的精心治疗下,李宁奇迹般地康复了。
3年是多可贵的一大段光阴啊!好多人替李宁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