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常氏又叹息道:“分家就分家吧,他还嫌弃俺是小脚不能干农活,不愿意养俺。俺就说,既然这样,那么俺跟你爷爷就跟你爹娘一起过。然而,那恶婆娘打死都不肯,要死要活的,非嚷嚷着要你爷爷跟他们一家过。这是因为,你爷爷身强力壮,能干很多农活。你爷爷也是个耳根子软的,被人家拿话一哄,竟然就答应了跟那家人过日子。可是,你爷爷那过得叫什么日子?有什么好吃好喝的,你大伯母就把你爷爷支使出去干活,然后一家人偷偷的吃香的喝辣的。”
说到这里,常氏就不禁抹眼泪:“大旱的时候,你弟弟黄连都快要饿死了,奶奶想要跟你大伯借一斤碎米,给你弟弟熬米糊喝,你大伯母一句话就把俺给打发走了。唉,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啊!这越是有文化的人,就越是没有良心啊!送孩子去读书,有个什么用啊,什么好处都得不到。”
今天开始,一天两更,大家的收藏要给力啊!不然的话,恬静就没有码字的动力了。谢谢,拜托了,请收藏吧!
第32章 无奈
麦香听了奶奶的话,心里也不禁很是难过。不过,她想要送二弟去上学的决心,那是谁也不可动摇的:“奶奶,话虽如此,可是那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上过学,有了功名的人,也有许多的人是好人。别人我不去说,就说二弟吧,他可是个品性很好的孩子。奶奶,你说呢?”
常氏就叹了口气:“你说的是,半夏是个好孩子。”或许,这孩子上了学,有了功名,依然还会是个好孩子吧?半夏的人品,可是要比他的大伯好太多了。如此,是不是可以相信这孩子呢?
麦香:“奶奶啊,二弟是个勤快憨厚的人,跟大伯不一样。俺可是听说,大伯在很小的时候,就是个歼猾的人。而且,从他上私塾之后,就再也没有干过任何的活。如今的大伯,是个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人。大伯母又是个恶毒的,势力的。
若是大伯母稍微好一点,大伯也不可能会那么没有良心。以二弟的为人品性来说,他日后就算做了大官,也会是个有良心的人。奶奶啊,咱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大伯没有良心,就不让二弟去上学!以我对二弟的了解,只要他肯努力,应该是可以考上秀才的!”
常氏被说得动心了。就又叹了口气:“唉,你这孩子说的是啊,不能因为你大伯这个没有良心的,就不让半夏去上学。”
华氏的态度却依然很坚决:“秀才哪有那么好考的?你大伯是从五岁开始就进学,一连考了两次才过的,去考一次秀才,就得花上五六两的银子,把你爷爷奶奶的家底都掏空了。因为要供你大伯考秀才,你爹爹连认字的机会都没有,你奶奶让你大伯教你爹认几个字,你大伯都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拒绝了!”
说来说去,她的言下之意,还是想要说,上过学的人都是没有良心的。她不想送半夏去上学,生怕半夏会变成没有良心的人,连爹娘都不认。
麦香有点哭笑不得:“娘啊,你不要老是提大伯,大伯是大伯,半夏是半夏。半夏是多么好的孩子,大伯那个人,哪里配跟半夏相比?我再说一次,我要送二弟去上学的目的,只是希望他可以多认几个字。家里有识字的人,咱们家日后出去,才不会被人欺骗!”
华氏不说话,还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常氏就叹了口气:“麦香她娘,就让半夏去上学吧!如今家里还过得去,也不差那二两银子。”
麦香就对华氏摊开手:“娘,给俺三两银子吧!”
华氏怒了:“你这丫头,之前还说要二两,转眼就三两,不给!再说了,不是可以先交半年的么?一两就够了!”
麦香无奈的道:“娘,二两是束脩,然而还得买笔墨纸砚。你给俺三两,一两让半夏去交束脩,二两拿来买笔墨纸砚。你放心好了,俺给半夏报了名,就去山上挖草药!”
……求收藏、留言等各种形式的支持,希望人气旺旺的。
第33章 羞惭
华氏:“那也不用三两,买差一点的笔墨纸砚就行了。”
麦香的脸上有了怒色:“娘,你是半夏的亲娘,不是后娘。日后在二弟读书的问题上, 俺希望你不要太计较了,否则的话,好好的孩子,也会被你逼成没有良心的孩子。除了笔墨纸砚,不是至少还要给二弟准备一本三字经么?最好,再买一本千字文。
俺跟你说啊,三两银子,都未必会够。如果你是二弟的亲娘的话,就把五两银子都给俺,给二弟置办一套稍微好一点的笔墨纸砚。你不要瞪俺,俺都跟你保证过了,给二弟报了名,俺就去山上挖草药!”
关于让二弟读书的问题,麦香觉得有必要一次性说清楚,免得便宜娘日后又嘀嘀咕咕的。若是被二弟听到了,这孩子一定会很伤心的。要知道,他明明是再孝顺不过的孩子,哪里会是个没有良心的人?
唉,这个便宜娘也真是的,明明是个疼爱孩子的好母亲。可是,为什么竟然也会有如此糊涂的一面。唉,也难怪,这或许就是“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吧。在这梁家坳,认为上过学的人都是没有良心的人,占了绝大多数。
送孩子去学堂的人家,寥寥无几。除了村长家之外,其余的人家,即便是日子过得不错的人家,都不愿意送孩子去私塾。
梁高中,你这个害人精!
麦香忍不住在心里咬牙切齿的骂了一句。
梁高中,就是麦香的大伯。
梁高中这个名字,代表了爷爷梁满仓对长子的某种热切的期望,他希望自己的长子可以高中秀才、举人、进士,甚至是状元,入朝为官,给家人带来荣华富贵。因为如此,梁满仓才会倾尽家财,送长子进学。
殊不知,这个长子争气倒算是争气,成了这十里八乡唯一的一个举人老爷。只是,高中了举人的梁高中,却不是个有良心的。关于这一点,梁家坳的人就连三岁的孩童都知道,由此熄灭了送子进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