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本草王 > 第125部分(第3页)

第125部分(第3页)

吴郎中听了神婆说的事情经过,十分惊讶,好半天,这才相信这是真的。如果用伤食的药就治好了个病,就说明病人的病根本就不是什么风寒直中少阴,也就不能用真武汤。要不然,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呢!

想到这里,吴郎中是一阵的后怕,人家神婆只是从知秋国舅那里看来的一个方子,就治好了这个病,可见知秋国舅的医术有多高了。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才能达到一样的水平,又或者,这一辈子都别指望了。

—————————————————

朱肱很郁闷,因为有一个他以前治过的病人这天找上门来,不是来感谢的,而是来骂他来了()。

这是一个南方专程来京城求医的老农。这老农已经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靠辛苦劳作一辈子,赚了一点积蓄,买了一些薄田,自己耕作一部分,剩下的出租给别人,也算得上一个富农。

可是,这个老农在水田里劳作了一辈子,常年接触湿冷,落下了腰腿痛的毛病,很多年了,找了很多郎中看过,都没有看好。因为家里有了一些余钱,而这腰腿痛常年困扰,实在受不了。所以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了京城求医。

他已经在京城呆了一个多月了,先后找了好几个郎中看,都没有看好。虽然有太医开设的诊所,但是一则诊金太贵,他有些舍不得,二来这些太医一般都是挂羊头卖狗肉,自己几乎不在诊所看病,而是让自己聘请的坐堂大夫负责。

这老农先后找了几个大夫看病没有看好之后,他十分郁闷,就决定先搞清楚京城医馆的水究竟有多深再说。毕竟,京城的医馆太多了,良莠不齐。这样没头绪地乱找,乱求医,只怕自己的钱都花光了,也没有找了真正有本事的郎中把病治好。

多方打听,他终于问道了一个专门治疗疑难杂症的大夫,这个大夫就是国舅叶知秋!

于是,他在儿子陪同下,来到了知秋医馆。

不凑巧,那时候叶知秋正好出诊去了黄家村,正在黄家村给若菊的嫂子治病。

这老农大失所望,问了知秋医馆里的大夫,也都不知道知秋国舅什么时候回来。总不能这么干等着。腰腿的疼痛让他越来越不能忍受了。于是,他找了知秋国舅医馆的朱肱给治疗。

他想着,左右是一个医馆的,听说还是那个国舅的结拜兄弟,怎么都有几分道行吧,便放心地让朱肱医治。

朱肱给他诊察之后,开了桂附重剂()。连吃了七剂,虽然病情还没有什么明显好转,但是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可是,这老农太心急了,着急想早点治好病。连吃了七剂药没有好转之后,他就着急了,另外又找了一个大夫看。而这个大夫,就是太医掌禹锡的儿子掌步云。

掌步云上次没有到许希的推荐,所以不能参加春季的那次提前毕业考试。所以叶知秋他们都已经从太医局毕业之后,他还在太医局继续读书,同时,每天下午,他都跟其他同学一起,在太医局的医馆坐堂问诊。这天,这老农听人介绍,说有这样一个医馆,那里是太医局开设的,里面有太医在指导学生看病。那个擅长医治疑难杂症的国舅叶知秋,就从这里毕业的。

老农对太医两个字太相信了,当即又来到太医局的医馆求医。

因为这个医馆是给太医局的学生练习临床技术服务的,所以尽管有先生也就是太医坐堂问诊,但是,这些个太医是不直接给人看病的,他们只负责指导学生看病。

所以,他就找了一个学生看。这个学生,正是掌步云。

掌步云听他说了先前是在知秋医馆看病,吃了七剂药都没有好,便冷笑,道:“你竟然去他那里看病,嘿嘿,当真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

老农大吃一惊,忙问为什么。

掌步云道:“你不知道桂附是大热之品吗?你一口气吃了那么多桂附,到了秋天,必然口吐鲜血而亡!幸亏你觉悟得早,只吃了七剂,要不然,等到秋天,你还能站着跟我说话,我就跟你姓!”

生性纯朴的老农哪里知道这掌步云跟叶知秋他们有过节,一听这话,不由勃然大怒,特别是老农的儿子,更是气得全身发抖,当即就要去知秋医馆跟朱肱理论。

掌步云也只是妒忌叶知秋,所以随口说了这么两句,眼看这个老农父子这恼怒的样子,不禁又有些担忧,他知道,以他现在的能耐,要想跟叶知秋斗,简直就是螳臂当车,自寻死路()。所以又赶紧劝解了几句。说什么他可能也是医术平庸,并不是当真要害他的。也可以理解,毕竟刚刚毕业,医术差一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大家都是同学,让他们看在他的面子上,放过了朱肱。

老农和儿子这才暂时把气压下。

掌步云眼看老农父子把气压了下来,这才放心,道:“你们也不用太担心,遇到我了,什么病都没有问题。”

老农急忙感谢。对于病人来说,还有什么话比这句话更能让人心安的呢?

掌步云提笔写了一道方子,却是白虎汤,递给老农,又道:“你照方抓药,先抓七剂,同时,我再免费告诉你一个偏方,——回去之后,买一些梨子,每天吃,至少吃一斤。吃完这药差不多就该好了。”

老农又赶紧连声称谢。抓了药,到市场买了梨子,他儿子还是气不过,非拉着父亲又来到知秋医馆,指着朱肱一通臭骂,说他庸医杀人。引得不少人围观。其中有些曾经在知秋医馆治好病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