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大便回来:毛泽东便向周恩来谈了自己想好的歼敌计划:在沙家店歼灭敌36师。他们俩研究之后,作战方案很快便制定出来。电话没架好,就派警卫员马汉荣和邵长和将作战方案直接送到了彭德怀手中。
这是对西北战局有决定意义的一仗。彭德怀打得漂亮。将钟松的36师全部彻底地歼灭了古毛泽东说:“这是一个转折点。”抱
说句笑话吧,解放战争的许多胜仗,与我给毛泽东扛锹挖坑是有密切联系的呢。
毛泽东时常有便不下来的时候,医生说毛泽东便秘,与吃辣椒多上火有关,便限制他吃辣椒。可是,毛泽东离不开辣椒,限制几天便犯馋。那天,新来的一名小卫士叫他吃饭,他躺在床上看文件,不起来,只是问:“有辣子吗?”
毛泽东湖南口音很重,小卫士听成“有蜡烛吗?便老老实实回答:“没有。”
毛泽东有些不高兴:“你拿辣子来,没有辣子我不吃。
小卫士赶紧取来一支蜡烛,心里纳闷,大白天要蜡烛干什么?他小心翼翼报告:“主席,蜡烛拿来了。”
毛泽东仍在看文件,随口问:“炕过了吗?””
小卫士目蹬口呆:“炕……怎么炕??
“你蠢么,炕么就是拿火上炕了。”毛泽东口气带了不耐烦,小卫士又不敢多问,往出走。毕竟糊涂。在门口想了想,鼓起勇气又问:“主席,火上怎么炕啊?那不是炕化了吗?””
“我要干炕,不要放油,整根地炕……”毛泽东直到这时才看清小卫士手中的蜡烛,怔了怔;放声大笑:“辣子,我要辣子,地里长的那个尖尖的辣子……”
小卫士终于听明白了,禁不住也是一阵笑。
毛泽东继续吃他的辣子,继续便秘。医生又劝他喝蜂蜜,说多喝蜂蜜可以防止便秘。
毛泽东不听。毛泽东喜欢辣,喜欢咸,不容欢甜。在同便秘的长期“斗争”中,他也掌握了一些经验。他多吃蔬菜,而且保持蔬菜的长纤维。无论菠菜、油菜还是苋菜,都不用刀切,整根整根洗净了炒了吃。有时一筷子便能将一盘子菜连挂着全夹起来,大口吃下,以此来防治便秘。事实证明,这种吃法行之有效,而且营养不浪费。后来、连医生也跟着他学会了整根炒菜,不用刀切,并将这个习惯保持至今,传给了子女。
与大便比较起来,睡觉更使毛泽东犯愁。
毛泽东终生“为睡一觉而奋斗”,终生没离开安眠药。
他有遵循大自然规律的时候,即按24小时作息。但也有特殊。他是上午睡觉,下午和夜里办公。这是长期战争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无法磨灭的痕迹。他有20年的战争生活是以劣势对付敌人的优势,在敌人飞机的压迫下,他必须昼伏夜出。20年形成的习惯是不好再改变了。
然而,他大部分时间是向大自然的规律挑战,于是,便形成了“毛泽东的一天”。这种说法也不知何时何地由何人总结出夹的。就是按照28小时作息。比如今天早晨7点入睡。上午11点起床,那么总要工作到第二天的上午10点左右再睡觉,下午3点多钟起床。如此顺延下去,他的“一天”就比大自然的一天多出4个小时。
一旦遇上大事,比如打大仗,比如开重要会议,比如写重要文章。比如处理重大事件或解决危机,他可以而二三天甚至四五天下合眼。他所表现出的超人的精力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长时间高度兴奋的思维活动对睡眠必然提出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同时又造成了兴奋过度难以人睡的矛盾。毛泽东常为这一矛盾苦恼发愁,我们也为这一矛盾苦恼发愁。毛泽东不得不同我们这些卫士、警卫人员及医护人员协同起来,共同解决这一矛盾。
从某种意义上讲,“让毛泽东睡一觉”成了毛泽东贯穿一生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所有身边工作人员的头等大事,办起来可以说是“兴师动众”,“全力以赴”。
一般情况下。毛泽东睡觉分儿个过程:放下手中笔和文件,有时到户外前步10分钟,有时也不散步,然后吩咐值班卫士:“我睡觉吧。”。
这声吩咐总是很低沉,因而更显得有分量。这时,卫士就会立即通知警卫人员:“主席要睡觉了。
于是,院子里就会静得鸦雀无声。所有人走路都要轻手轻脚不能出声,哨兵会拦挡住任何来客,战争年代,周恩来常与毛泽东住一个院。他见到卫士的头一句话经常是问:“主席睡觉了吗?”他起床后有咳一阵痰的习惯,一旦听说:“主席睡觉了”.使会捂着嘴回到窑洞里去关住门再咳。进城住在中南海,周恩来回住所必经毛泽东屋后的马路。一旦毛泽东睡觉,警卫人员就会封锁路,不许车来往。周恩来的车行到此处,也要熄火,无声滑过。·
警卫人员拿起竿头系有红布条的竹竿恫吓那远远窥视的鸟雀,即便庭院里绿树浓郁,也不许它们光顾,甚至不许低飞着从头上飞过。那气氛真有点像某些文学作品里写的“大战前的宁静。”
毛泽东要睡觉了、值班卫士就搀扶他去小便。解手之后再服侍他去洗澡。洗澡可以放松身体,容易入睡。
1956年以前,毛泽东洗盆塘,以后,由于年龄大了,血管硬化,怕在热水里泡出事故,改为擦澡。毛泽东喜欢搓背,这是很好的健身方法。特别是连续工作二三天之后,一定要用力为他搓背,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