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抗日之铁血河山 > 第342部分(第2页)

第342部分(第2页)

内山英太郎中将无所不用其集的到处收刮,保证了他的警卫部队在突围的时候有足够的火力。至于其他的部队,包括田中勤中将那里能不能顺利的突围出去,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内山英太郎这么做的理由很充足,他不能成为日军自从明治大帝建立新式陆军以来第一个战死或是被俘的军司令官。他可不想开这个记录。在任何情况下保证将领导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必须的。

内山英太郎对此次突围能否成功,心中充满了悲观的情绪,否则他也不会连一个详细的计划都没有做。他知道还有大约一半兵力的61师团也许能够突围成功。

但是被合围在孙营一线,在遭受了几天猛烈打击,伤亡已经过半。而且三个步兵联队中,现在唯一还算的上完整的85联队还被自己调去重新打通补给线,现在也被中**队的两个师围困在了聚宝岗一线。已经被中**队分割,加上自己的调动,现在已经相当零碎的22师团,却基本上没有突围成功的可能性。

内山英太郎的这次突围,已经可以说是孤注一掷了。他用22师团残部的突围行动掩护61师团,用61师团的突围行动掩护他的12军司令部突围行动。他的这个计划看起来简单,实际一切的部署还是以他的军司令部能安全突围为主。

在下完突围命令之后,内山英太郎向畑俊六大将请求让驻扎在开封的日军出动,向朱仙镇一线发起详攻,至少帮助吸引一部分中**队兵力。以便策应通许一线两个师团的突围行动。

开封一线的日军虽然兵力不多,但好赖也是一道菜。至少可以吸引一部分中**队的目光。当然能把自己前面的中**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去那是最好。尽管内山英太郎也知道这不可能。中**队敢在距离开封近在咫尺的情况之下,大举对自己发起攻击,那么在开封一线一定会部署重兵进行防御。

内山英太郎这边已经打定主意,宁可牺牲全部也要掩护自己突围。而他的对手高海宽这里随着战局的进展,也感觉到总攻击的时机已经到了。也许是上天注定不想让内山英太郎突围成功,也许是明明中自有天意。高海宽选择的全线总攻时间居然和内山英太郎选择的突围时间相比,只提前了十分钟。

在高海宽下定决心进行总攻之后,刘家辉迅速与战区司令部联系,希望美国空军能够在总攻发起之后,在战场之上空投照明弹支援地面作战。同时电告郑州的许洪亮,将28集团军现在手头上所有的照明弹,火速用卡车全部车运至通许一线,移交高海宽。

高海宽并不知道内山英太郎已经决定当天午夜12时整,全线突围。日军的突围命令只传达到了大队一级,至于那些单独阵地上的日军小部队已经注定要被抛弃。即便是前沿部队在作战的时候抓获一些战俘,这些战俘也不知道他们的军司令官已经下达了突围命令。

连日激战,除了龟缩在通许县城内的61师团主力之外,日军其余部队的阵地已经与28集团军阵地犬牙交错在一起,两军的阵地近的相阁不足三十米,最远的也不到五百米。就在内山英太郎午夜全线突围的命令下达的当天,各部队还抓获了不少的战俘。

只是这次的突围行动,已经称得上弹尽粮绝的日军,因为没有什么可准备的,只是最后突围的行动开始之前,分发最后一点点弹药储备的时候,普通官兵才知道即将有大的军事行动。而在这之前,所以日军基层官兵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次突围行动。所以对于内山英太郎的突围行动,高海宽并没有什么察觉。他将总攻时间定在日军突围时间之前十分钟,纯粹是偶然。

但是有些事情往往因为这些偶然性,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高海宽仅仅提前十分钟的全线总攻,让内山英太郎的突围行动成了泡影。通许一线的两个师团不仅没有突围成功,反到是原来还可以勉强维持下去的战线几乎在一瞬间便崩溃了。

在之前的战斗中,高海宽在完成对通许一线两个日军师团的分割之后,并没有采取全线进攻的方式,而是采取了先两头后中间,以自己部队的分割线为天然阻断线,各部队象磨盘一样,轮番上阵。一点点的磨掉日军有生力量,一口口的吃掉合围圈中的日军。

这种作战方式虽然进展相对慢一些,但是可以在局部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和火力,并有效的减小伤亡。毕竟谁也不知道后边还有没有大战,恶战在等着28集团军。此刻的宁静,并不代表日军会真的放弃。

等战至畑俊六大将,在关东军援军迟迟不到,而中国派遣军已经无兵可调的情况之下,终于同意通许一线的日军开始突围的时候,高海宽在西线已经干净利落的磨掉了22师团84联队主力,86联队大部。

此时在孙营一线的22师团总兵力在85联队被调走之后,从本来还有的一个多联队的兵力,已经锐降到了三千余人。这还是加上伤兵和辎重、工兵等非战斗部队之后的数字。

如果将已经失去战斗力的人员和非战斗部队刨出去,孙营一线的22师团残部实际兵力已经不足两千人。此时的22师团主力已经可以说是覆灭在即。

而被暂54师一个团和独立170师主力合围在通许、杞县交界处聚宝岗一线的85联队,虽然在师团长平田正判中将亲自指挥之下,还在顽强的抵抗,但是无论从兵力还是火力对比之上,在短时间之内解决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独立170师的战斗力虽然还需要锻炼,还需要磨合。但此时的暂54师已经早就成为了28集团军的主力师。无论是战斗经验和战斗力,都已经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虽然还不能完全和最早组建的三个师相提并论。但是一直存在着一股朝气。

两个师投入进攻的兵力虽然都各自只有一个团,但是加强了两个炮兵营的这两个团的攻击力也不是仅仅只有一个联队兵力的85联队可以抵挡的。尽管在平田正判的亲自指挥之下,85联队还在拼命的抵抗。但是坚持下去的希望却是极为渺茫。

28集团军的一个团加上直属部队足足有三千多人,尽管在久战之后,两个团有一定的损失。但是此时两个团加在一起还有五千之众。再加上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85联队的解决也只不过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而61师团的9个步兵大队中。除了有三个步兵大队与内山英太郎一起被合围在通许城内之外。其余几个步兵大队中,两个步兵大队被平田正判在撤退的时候,抛弃在西陵一线阻击中**队追兵,现在还生死不知道。被派到两个师团的结合部接替85联队防务的两个大队早就已经被打垮,一个步兵大队与22师团残部被合围在孙营一线,已经没有任何机动的兵力。

战局发展到现在的这个局面,高海宽认为总攻的时机已经成熟。现在他不仅在通许一线有五个师的兵力。而且在太康一线已经击溃70师团的两个师的兵力已经陆续开始北上。

新77师在张恩华的指挥之下,从杞县以东饶过整个战场,向开封一线攻击前进。暂70师则直向西,向商丘一线发起攻击,将日军的注意力吸引到豫鲁边界。而骑兵旅则直接北上参战。本来按照刘家辉的意思是将新77师直接投入到通许一线的战斗中。

但高海宽在得知太康一线的两个师已经可以腾出手之后,思虑良久还是提出希望新77师能趁机夺取开封。开封一线的日军虽然不多,但高海宽总觉得是一个威胁。那里离通许实在太近了。开封又是日军在河南最重要的物资储备基地,只有拿下开封,高海宽的心理才感觉到塌实。

张恩华在太康那里的战斗虽然遭遇到了一定的挫折,付出了比预想要大的多的伤亡,但是好在在刘家辉规定的时间内解决了战斗。战斗力并没有削弱多少。以新77师的战斗力,打垮开封城中不足一个联队的日军的实力还是有的。

高海宽在太康一线的战事结束之后,在第一时间便接到了刘家辉转发过来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