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若匈奴人因为可以衣食自给。就不再骚扰边城百姓,不再对南宫国虎视眈眈。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南宫明在老侯爷回话时,心中已然有一个不好的感觉,匈奴王之所以会送上这份停战协议,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口头约定。
必定是拿出十足了诚意,而这诚意绝对不是给自己这个皇帝,而是给莫家军,给莫离的。
匈奴王感激莫离开市,解了匈奴的燃眉之急,而匈奴王与莫离走的太近,对自己的皇权必定是一种威胁。
而且还有那么大一个隐患存在,南宫明很难不担忧。到底如何防止匈奴王与莫离亲近呢?或者说自己拿出诚意来,同样向匈奴王示好呢?
“老侯爷说的是,这确实是一件好事!既然功过相抵,朕就不再奖赏莫世子了。”南宫明一句话轻轻带过。
老侯爷自然称不敢,这为皇上办事,能无过就是万兴了。而且此事本就是莫离未等皇上批示,就直接开了互市,挑战皇上的权威。
皇上能不追究已经是万兴了,要说起来皇上倒真比先皇大度,至少此时老侯爷是看不出皇上对莫离有何不妥。也许新皇真是明君,真能容下莫家,容下莫家手中的权利呢?
说是没有赏赐,可是最后还是送了几箱子小孩子的用具,有吃的喝的玩的。而这般倒比赏金银更体面,这是皇上对莫家两位小公子的看重,对莫家的信任。
而接着小到京城,大到全国上下的百姓皆知,莫世子与匈奴王交好,解了匈奴燃眉之急。匈奴王感念莫世子的恩情,所以才会送上停战十年的协议。
这个消息也不知是谁放出来的,不过却在全国都引起轰动。有人停道莫世子高义,有人却觉得莫世子通敌。匈奴王一直侵扰边城百姓,给南宫国人造成威胁。
怎么可以对敌人心软,对敌人伸出缓手呢?说来说去,也许莫世子真有私心,这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宫中都传出消息了,莫世子并未禀明皇上,就直接与匈奴人开市。这莫世子眼里还有皇上,还有皇权吗?
不过呢?好在皇上深明大义,大度不计较,坚持定北侯府忠心不二,不仅没怪罪于莫世子,更是送了不少赏赐给莫家两位小公子。
百姓们纷纷称道皇上大度,是难得的明君,能容下这样无视皇权的将令,也算是给足了莫家信任和体面。
老侯爷叹息连连,没想到事情还是闹到这一步,自家儿子名声还真是不好说。皇上这一步走的高呀!
不仅诋毁了莫离,让莫姓们对莫家的忠心产生质疑,同时又表现他的高义和大度,这样一对比,更让百姓觉得莫家持宠生骄,功高盖主了。老侯爷真是气死了,离儿怎么能犯这样的混呢?
只是一封折子送到,还不等皇上批示,他自己就直接办成了开市之事。不要说皇上了,老侯爷对此事也是很不满,更多的是费解和心惊。
莫离接到老侯爷的信时,嘴角微微上扬,看来皇帝还真是会装,明明心里不满,对自己自做主张的不满,可是一面却又能礼遇莫家,更是给了两个儿子体面。
看来做久了皇帝,南宫明这行事越发有皇帝样了。一边防着一边还要做出无所谓的样子,真是难得。
可惜他若真没动自己的月儿,有这么个明白的皇帝于莫家也是好事,可是那事若真是他做的,那么自己一定要拿回这一切。
对匈奴王的示好才是第一步,接下来莫离要一点一点的扩大对匈奴的影响。(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八章 他有反心
至于老侯爷送来的信,莫离根本没有看,想也知道老侯爷要说什么。
现在莫离只想要一个结果,自己并非无能之辈,为何要处处受人左右,处处受人打压,为了保全不得不牺牲,不得不放下许多。
如今证明,自己并不比南宫明差,南宫明能做皇帝,自己为何不可呢?匈奴王现在才尝到一点点的甜头,等到开春粮食开始种植后,他会更加信任自己。
今日又是开市的好日子,难得的没有下雪,不过天气依旧冷极了。莫离站在城楼之上,看着城外热闹的市场,莫离眼里的冷意和嘲讽更浓了。
身边跟随莫世子多年的老将军,皆不明白为何世子爷会坚持与匈奴交好。
现在是开市,开春之后又是派人去匈奴教农耕,难不成世子爷真的只是同情匈奴人吗?老将军忠于莫家军几十年,实在不会往莫世子有外心上想。
“世子爷,您看这几日互市都不错,商人从匈奴人手里拿到大批的皮毛,匈奴人也得到粮食和冬衣。不过匈奴人太多了,这些粮食怕是还是不大够吧!”
莫离脸上平静:“匈奴人自己会解决的,这就不必咱们操心了。咱们要的是停战,难不成还要管匈奴人所有人的饭。”
老将军心中一喜,就知世子爷并非真对匈奴仁慈,只是为了停战换来莫家军的太平。
“世子爷说的是,对付匈奴人还是世子爷有办法。这次十年的太平,也不知匈奴王会不会毁约!”
“不会,他们同样需要和平。需要休养生息,之前一年多的战事,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