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即将来到的匈奴使者的安排,另一个南方出现乱象的事。
诸位朝臣就这个激烈讨论,从中,卫樵再次看出了朝臣隐隐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抵御与匈奴议和,一派主张与匈奴大战绝不求和。
六部侍郎,尚书,各寺寺卿也纷纷阐述看法,你一句我一句,争论的极其激烈。
御史台三人都沉默着,没有贸贸然参与其中。
“皇上,臣认为,我朝乃夭朝岂可让一蛮夷小看,便让他住在驸马府附近又如何?!”
赵元奎对着文正皇帝抱拳,声音有力,掷地有声。
赵元奎的意思很简单,卫樵是兼了差事的,那么匈奴使者住在驸马府便是理所应当的。
“臣反对。”赵元奎声音一落,前面的郑王迈步而出,步伐有力,从容有度的对着皇帝抱拳大声道:“皇上,臣弟也曾在关外与匈奴恶战,对他们的穷凶恶极知之甚深,臣认为,匈奴人必须住在驿站,住在驸马府附近实在是太过危险!”
赵元奎出自翰林院,对郑王毫不畏惧,转身目光冷清的看向郑王道“哼,莫非郑王殿下认为偌大金陵府连几个小小匈奴人都看不住?”
郑王也自然不会怕了赵元奎,当即也冷哼一声“那公主有个闪失,莫非是赵尚书负责?”
这两个,一个是主和一个是主站,这个小小的矛盾,实际上就是他们根本矛盾的体现,争执的原因。
“公主府戒备森严,哪会那么容易有闪失?”
“那赵尚书肯定是万无一失了?”
“够了!”眼见两人吵的愈发失控,上面的文正皇帝铁青着脸,蓦然一拍椅子沉声喝道。
两人连忙转身,对着文正皇帝抱拳躬身。
文正皇帝双目冷厉的看了两人一眼,脸庞微微抽动,似忍着胸口沸腾的怒气将目光转向卫樵,道:“卫爱卿你是负责匈奴使者接待的,你的看法呢?”
皇帝话音一落,赵元奎郑王立即将目光转了过来,只是一个目光冷冷一个颇为热切。而其他朝臣也纷纷将目光投了过来,卫樵这个回答,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得到的得罪人,一个是户部尚书,一个是内阁阁老,哪一个都不好惹!
卫樵眼皮一抬,他没想到这火竟然烧到了他身上,心里稍稍思索便迈步而出,躬身抱拳道:“启奏皇上,微臣大约明白了赵大人与郑王殿下的意思,他们的意思是匈奴使者住的地方,必须保证安全而且不失我天朝礼仪。”
文正皇帝淡淡点头,道:”嗯,你有什么好办法?”
卫樵看着郑王与赵元奎那一冷一热的眼神,又抬头悄悄看了眼上面皇帝的脸色,犹豫一下,道”而我大齐既威严又安全的地方……”
(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八章 祖宗家法
卫樵又瞥了眼上面的皇帝,道:“首推皇宫”
“大胆!”
“胡闹!”
“混账!”
卫樵话音一落,当即所有朝臣脸色蓦然一变,接着便对着卫樵厉声呵斥起来。
“皇宫岂是一蛮夷可以进入的,卫中丞慎言!”
“不错,皇宫乃我大齐重地,匈奴人岂可进入!””卫中丞到底是何居心,让一蛮夷进入皇宫……”
满殿都是声讨声,大帽子一个大过一个,最后俨然卫樵居心不查,图谋不轨。
卫樵就是大浪中的一叶扁舟,大风中的一颗小松,任凭大风大浪来袭,我自巍然不动。
但是这并没有结束,本来还是只是颜仪等一干人在起哄,后面竟然连赵元奎郑裘这等人也站了出来。
“够了!”眼看满殿朝臣已经吵成一团,龙椅上的文正皇帝蓦然一脸铁青,一只手重重的拍在身前的桌上,厉声喝道。
皇帝一声厉喝,朝下当即噤若寒蝉,立时安静下来。
皇帝目光威严的扫视着殿下群臣,神色极其不善。而下面群臣备个都是躬身低头,有的还隐隐滴着冷汗。而卫樵,也微微躬身,却神色从容微微淡笑。
“匈奴使者这件事”过了许久,皇上目光冷厉的扫过群臣,脸色漠然淡淡的冷哼一声,道:“全权交给卫樵处置。现在说改革军制的事。”
“皇上!”皇上话音一落,颜仪忽然站了出来,抱拳躬身道:“臣认为此事不妥,如今匈奴虎视眈眈我大齐却突然变动军制,实为不妥,臣恳请皇上收回此念。”
“臣也这么认为”颜仪话音一落,凌棠也站了出来,神色漠然的躬身道:“皇上,军制涉及我大齐根本,牵一发动全身,臣认为,此事应当慎重!”
“臣以为凌大人所言甚是,”凌棠说完,陈路也站了出来,抱拳躬身道:“皇上,此事牵涉甚广,切不可操之过急,若不然必会引起大乱,请皇上三思!”
一个是兵部侍郎,一个是礼部侍郎,一个是吏部侍郎,三个有所牵扯的侍郎一战出来,当即让朝堂为之一静。谁都知道,郑家皇商在军工上是最大的获利方。这军制一改,受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郑家。而也很明显,颜仪几人,实际上如今都是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