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说想要去引入新业务或者进行商业渗透,那简直易如反掌。
甚至,哪怕他们到时候把店里的所有商品价格都悄悄提上去,老百姓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毕竟,这些老外在当地已经打响了名头,树大根深。
他们当然不会傻到一下子就把价格涨得老高,暴露意图;而是会采用那套经典的“温水煮青蛙”战术,慢慢来。
具体怎么操作?比如,每个礼拜只涨一分钱,微不足道。
这点小变化,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普通老百姓,短时间内根本察觉不到有什么不对劲。
然而,等到几个月甚至半年之后,大家偶然回头翻翻旧账或者比比价格,才会猛然惊觉:自己平时买的这些东西,价格跟半年前相比,早已偷偷摸摸地涨了一大截!
可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已经不知不觉地习惯了这个价格,心理上早就接受了。
心里甚至可能还觉得:现在外面什么东西不都在涨价?
自己花这个钱买这些东西,也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本质上是一种被迫的、无奈的接受。
因为他们作为分散的个体消费者,根本没有力量去反抗。
指望消费者们能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去跟那些财雄势大的老外斗?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更何况,在大部分人心里,买点小东西,无非就是多花个几毛钱、几块钱而已。
为了这点小钱去抗争?太不值当了。
大不了自己勤快点,多出去摆摆摊,或者上班时多加点班,辛苦点也就赚回来了。
谁也不想耗费那个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跟实力悬殊的对手硬碰硬。
万一斗起来,费时费力不说,搞不好还会惹出更多麻烦,造成更大的损失。
有些人甚至还顾虑重重,怕因此丢了赖以生存的工作。
总之,归根结底,大家伙儿就是一盘散沙,无法真正团结起来去争取权益。
那么,从最终结果来看,局面当然不会有什么改善。
说白了,就是人家老外不费吹灰之力就大获全胜。
尝到了这第一次甜头之后,第二次、第三次类似的垄断操作必然接踵而至。
在一个行业里成功实现了垄断并获取暴利,其他行业里的外国资本肯定会眼红,争相效仿这种模式。
即便有那么一小部分目光敏锐的人,早早看穿了其中的猫腻,想要站出来反抗。
在大势已成的局面下,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杯水车薪,难以力挽狂澜。
最多也只能是尽自己那点微薄之力,试图做出一点点改变,效果却极其有限。
因为真到了那个时候,老外们精心布局的谋划早已成功落地,根基稳固。
说白了,整个镇子的相关消费市场,人家可能已经牢牢占据了七成以上的份额。
剩下那可怜的三成,无论如何挣扎,也绝对无法与之抗衡,只能苟延残喘。
易不凡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精准地掐断这个垄断链条的萌芽。
他们团队的目标,可不仅仅是要把这个镇子上濒临倒闭的供销社接手过来,改造成现代化的超级市场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