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生,我想请你帮个忙。”
“陈掌柜但说无妨。”赵秀才放下手中的书卷,抬头看着陈皓。
“我想以乡学课业为名,组织孩子们每日抄写《血水檄》的片段,再配上图画。”
“《血水檄》?”赵秀才一愣,随即明白了陈皓的意思,“你是想让孩子们把这件事传播出去?”
“没错。”陈皓点了点头,“孩子们天真无邪,不会引起官府的注意。而且,童言无忌,更能打动人心。”
赵秀才沉吟片刻,缓缓点了点头:“好,我答应你。这件事,就交给我吧。”
于是,在赵秀才的组织下,北岭村的孩子们开始每日抄写《血水檄》的片段,并配以图画——病童卧床、老井冒红、壮汉掘渠……一幅幅画面,触目惊心,令人动容。
这些“习字帖”随着亲朋往来,流入周边八镇,竟成了蒙学新材。
更有私塾先生叹道:“此非反诗,乃民心碑。”
与此同时,柳三婆也借着采药之便,南下两日。
回来的时候,她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陈掌柜,我听说邻县张员外家的少爷,因为饮用了从万记流出的酒糟水,已经吐血半月了,大夫都束手无策。”
“万记的酒糟水?”陈皓眉头一皱,“他们竟然还敢卖这种东西?”
“是啊,听说他们把酒糟水掺到其他的酒里卖,赚了不少黑心钱。”柳三婆愤愤不平地说道。
“柳婆婆,你有没有带回来一些酒糟水?”李芊芊突然问道。
“带回来了,我悄悄取了一些。”柳三婆从药篓里拿出一个小瓶子,递给李芊芊。
李芊芊小心翼翼地打开瓶子,用一根银针蘸了一点酒糟水,滴入一碗醋中。
只见醋水瞬间变黑。
“果然,含铁毒未除!”李芊芊脸色苍白地说道。
陈皓沉吟整夜,第二天一大早,他把小李子叫到面前。
“小李子,我交给你一个任务。”
“掌柜的,您说,我保证完成!”小李子拍着胸脯说道。
“你扮作游方郎中,把这个解毒方子印成小笺,混入驱瘟符中,免费散发给百姓。”陈皓递给小李子一张写满药材的纸。
“掌柜的,这是什么药啊?”小李子好奇地问道。
“这是解铁毒的方子,以车前草、甘草、绿豆粉为主。”陈皓解释道,“你记住,一定要注明:若你井水泛涩,请寻北岭来人。”
小李子虽然不明白陈皓的用意,但还是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掌柜的。”
五日后,第一批外乡病户摸黑来到了北岭村。
他们衣衫褴褛,面色蜡黄,
陈皓没有闭门不见,反而在酒馆里设了一个“问疾堂”,每晚亲自接待这些求药的百姓。
他详细询问他们的水源、症状、饮用时长,然后将这些信息交给赵秀才,让他整理成一份《毒流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