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永乐大帝死因 > 第11章 大明百姓的观念之变与海外拓荒潮(第1页)

第11章 大明百姓的观念之变与海外拓荒潮(第1页)

永乐二十五年的清明,江南水乡的雨还带着几分凉意,苏州府常熟县的张老汉却没像往年那样忙着祭祖,反而拉着儿子张阿福,揣着刚卖了两亩水田的银票,往县城的

“福记海贸代办处”

赶。路上遇到相熟的王秀才,对方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儒衫,手里却拿着一本印着

“美洲垦荒指南”

的小册子,两人打了个照面,都愣了愣。

“张老哥,你这是要去……”

王秀才先开了口,眼神落在张老汉手里的银票上。

“去海贸代办处看看,想投点钱到南洋的香料生意里。”

张老汉笑得见牙不见眼,“你呢?秀才公怎么看起这种‘蛮夷之地’的册子了?”

王秀才脸一红,却也没藏着掖着:“家里那几亩薄田实在不够糊口,听说陛下鼓励去美洲拓荒,给地给种子,还免五年赋税,想带着族人去试试。”

这要是放在二十年前,简直是天方夜谭。那时候的张老汉,守着家里的三亩水田,觉得

“面朝黄土背朝天”

才是正途,提起

“海贸”

就摇头,说

“海上风浪大,钱没赚到先把命丢了”;王秀才更是把

“读圣贤书、考科举”

当成唯一出路,提起

“蛮夷之地”

就皱眉头,说

“那是未开化的地方,去了要丢祖宗的脸”。可如今,这样的观念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

大明的开放之风,早已从沿海吹到内陆,从城镇渗进山村,改变了无数百姓的生活。

先说说沿海的变化。松江府的码头边,以前只有渔民和搬运工出入,如今却挤满了各行各业的人。裁缝李三娘开了家

“万国成衣铺”,专门给外国商人做衣服,既有大明的绸缎长袍,也有欧洲的紧身外套,生意好得忙不过来。她常跟人说:“以前觉得做外国人的衣服不吉利,现在才知道,只要能赚钱,管他是哪国人!”

码头附近的茶馆里,每天都聚集着想做海贸的百姓。有人凑钱买船,去南洋运香料;有人给外国商人当翻译,赚的比种地多三倍;还有人干脆跟着船队去了美洲,回来时不仅带了银子,还学会了种玉米、土豆,在自家地里试种,收成比水稻还高。

“我表哥去美洲三年,回来盖了三进的院子,还娶了个会说汉语的美洲姑娘!”

一个年轻小伙儿眉飞色舞地说,引得周围人阵阵羡慕。

“我也想去!听说那边的地随便种,不用交租!”

另一个人连忙附和。

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发生在沿海,内陆的变化也不小。河南开封府的刘员外,以前是个典型的保守派,守着家里的千亩良田,连新式农具都不愿用。可去年,他去北京探亲,看到街上满是外国人,听说海贸和工厂能赚大钱,回来就把一半的土地卖了,投资了郑州的一家纺织厂,还让儿子去

“万国学堂”

学外语,准备将来做海贸生意。

“以前觉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现在才明白,能让家里富起来的才是好路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